描写撷英·农作物 2020年08月02日  伍穆

  ■ 伍穆

  1、麦子

  春雨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华丽。眼见得麦子抽穗,麦田由绿而黄,金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成熟的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的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刘静峰《一块地的怀念》)

  【点评】也许“碧绿的地毯”这样的比喻一般人能够想象出来,而“伫立成军阵”这样的比喻(暗喻)则需要更强的想象力。

  2、玉米

  玉米长得很茂密,跟树林一样,人一钻进去就看不见了。玉米棒子发育得不小了,有的突破了青色的包皮,把闪着光亮的顶端部分裸露出来。玉米花儿的花粉是绒黄色的,在花枝上挂满一串。花粉敏感得很,在无风的情况下,它也颤颤悠悠。(刘庆邦《嫂子和处子》)

  【点评】玉米棒子发育成熟时的临界状况,玉米花的花粉的颜色,都是复杂的、很难描摹的。

  3、小米

  有的时候,我在淘洗时,会有几粒金黄的小米跳到地上,我一定会俯下身来捡拾。很奇怪的是,如果白花花的大米掉落几粒,我还不会这么的迫切。我被小米的颜色所吸引,它们让我看了心动,那么微小,又那么灿烂,上苍给了它们这样的容颜,让人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它们在等待收割的时候,一阵风来,随时会落入泥土的缝隙中,再也回不到谷仓里——还好,农夫手脚麻利,把它们从田野带了回来,无数的金黄颗粒,让人感到眩晕,把它们堆成金黄色的塔,高处的小米会流动起来,像一道金黄色的河流。(朱以撒《洗手》)

  【点评】写小米,重点写小米的果实。写小米的果实,重点写它的颜色。“那么微小,又那么灿烂”,这样的描写就让人心动。最后一句的比喻,有化静为动的效果。

  4、荞麦

  天气渐渐转凉,荞麦在人们充满希望的双眼里一天天长大,红枝绿叶粉嘟嘟的花,出落得就像是村里人家等待出嫁的大姑娘,真是人见人爱。(刘汉斌《荞麦》)

  【点评】“红枝绿叶粉嘟嘟的花”,是不是把荞麦的外部形象一语道破?接下来村姑的比喻,是不是对荞麦的“小家碧玉”精神气质的心摹手追?

  5、甘薯(地瓜)

  “霜降刨地瓜”。刚出土的地瓜,带着泥土的湿润和土腥味,黑糊糊的一团,模样丑陋。在河里洗过,露出来的却是一身朴实的红装,尽管仍旧凹凸着,却有了几分的娇媚。随着袅袅炊烟,便有地瓜丰满的香味弥散开来。正在竹篱旁做着最后盛放的野菊,自甘不如,羞惭地飘下几片白色的花瓣……(王鸣光《深秋》)

  【点评】甘薯也叫红薯,有的地方也叫地瓜,但地瓜还指另一种纺锤形块根植物。甘薯本来其貌不扬,少有人描写。但洗净了之后却有几分娇媚,这是作者独特的发现。它的香味也很独特,以至于缺乏实用价值的野菊花自惭不如。

  6、棉花

  黄土棉田被农人精耕细作,整洁得找不到核桃大一个土块。毛绒绒的棉籽儿播入湿润的土壤,几天工夫便有嫩芽啄破地壳,日后抽茎出叶,长到没膝深,开始绽放红的白的花朵,再敛结为棉桃,最后以开裂的银絮为果实,供人们去摘取。这种植物的鲜嫩与蓬勃,绚烂与绵软,坚硬与温柔,给我留下终生的爱怜。(和谷《棉花》)

  【点评】棉花十分朴素,似乎没有多少观赏价值,但作者以“爱怜”之心,把棉花的生长过程写得栩栩如生,“绽放”“敛结”“开裂”几个动词准确,这种植物丰富的品性则用三个并列结构展现出来。

  7、甘蔗

  甘蔗密密麻麻向他扑过来,同时还有一股闷热的、发酵后的家肥的气息。他四周都是甘蔗。他一边跑一边用手拨开拦在面前的甘蔗叶子,免得它们划破自己的脸。甘蔗叶子上下翻飞,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他面前的甘蔗更高更密,阳光晒在叶子上,漫漶着一片霜粉一般的光亮。(熊正良《姐夫》)

  【点评】作为植物的甘蔗,文中写出了两个特点:一是整体有一股发酵的气息,二是叶片锯齿状边缘会划破人的皮肤。另外还写出了甘蔗叶片表面在阳光下视觉上的特点。只有深入生活才写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