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仙“不仙”

沈华诚

  李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最鲜明的特点是豪放、飘逸、洋洋洒洒、一泻千里。他有一句评论自己的诗说得很恰当——“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诗圣杜甫也盛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人说,“中国诗歌史上如果少了李白,中国的诗歌就少了一半的魅力”,虽有夸张之意,却道出了后人对“诗仙”的景仰之情。细看李白的诗,品味他的浪漫“仙气”之时,竟也发现“摘仙人”时沾“人间烟火”,李诗也有“小清新”般“不仙”之处。 

  李诗“不仙”见于思乡之情。要说中国古诗中思乡用语最实、感人最深、流传最广莫过于李白的《静夜思》,千百年来为远走他乡的游子所吟唱。此诗虽只有短短二十个字,没有华美的辞藻,没有触情的泪点,没有诗仙常用的浪漫想象,但通过一轮寂冷的月光、一刹那间的错觉、一个举头望月的凝视、一个低头思乡的思念,语言虽平实无华却道出了“月是故乡明”、“明月何时照我还”思乡的情深意切。 

  此诗没有初唐卢照邻思乡时“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的悲楚;没有盛唐杜甫思乡时“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没有中唐白居易思乡时“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的惆怅;没有晚唐马戴思乡时“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哀叹。清代黄白山在《唐诗摘钞》评论此诗言到:“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率真而有味”,此诗因朴实清新的诗风而被誉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渡荆门送别》是如此,《春夜洛城闻笛》等思乡诗也是如此。 

  李诗“不仙”见于山水之乐。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诗仙崇道好远游,流连山水之间,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面对大唐的壮丽山河、田园风光,李白一改以往“惊天动地”的诗风,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讴歌于山水,把自身的一腔抱负相融于山水,用巧妙的想象比喻于山水。 

  于是有了:当他漫游安徽清溪时,看到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道出了山水“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的宁静;当他长安“赐金放还”时,看到离别的景色,吟出了心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当他登上谢脁北楼时,看到江城晚秋的暮色,写出了自然“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巧妙……正是这种“小清新”的创作,李白把山水诗推向了新高度、开拓了新视野、提升了新境界。 

  李诗“不仙”见于黎民之苦。正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李白天性豪放浪漫,他的诗多用来天马行空的想象来表达远大的抱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创作的优势。但诗仙歌咏黎民百姓时,却喜欢用平实直白的手法来表达。 

  在《豫章行》中,诗人目睹征兵之惨烈,为水深火热中的劳苦众生发出了“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大声控诉;在《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中,诗人历经江中行船的险恶局面,对渔民和船夫生活的艰辛表达出“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深切同情;在《秋浦歌十四》中,诗人观看工匠冶炼的热闹场景,对冶炼工人发出了“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颂扬之情……这些反映劳动群众生息劳作的诗句,李白都是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来吟诵,反而突出了诗歌“质朴中见真情,平实中见深邃”的功能。 

  作为“手可摘星辰”的摘仙人,浪漫主义无疑是李诗中最显著的特点,但如果诗只有“出世”的浪漫,没有“入世”的平实,诗就会“华而不实、言而无物、形而无魂”。诗品见人品,李白作为“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在他豪放飘逸与清新自然兼而有之的诗中,在他“仙”与“不仙”和谐共生的诗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代文人的最高政治目标和最高的人生境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李白真不愧为“千古诗人之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关注
   第A3版:花径
   第A4版:专题
庆祝“八一”建军节九十一周年(同题)
现在要慢
一对水鸟
你的天空(外一首)
认知天人,修明哲心
诗仙“不仙”
火车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