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传技二十载 不忘初心著华章

——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建校二十周年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江慧 吴凤思

校企合作洽谈。

董事长陈伟(右一)赶赴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看望实习和就业的学生。

  二十年书香翰墨,春风化雨,培育了无数职业精英;二十年薪火相传,踏石留印,赢得了满园桃李芬芳。二十度春华秋实,凝聚着赣电人的激情与心血;二十载峥嵘岁月,见证着民办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传奇。 

  一路开拓创新,一路风雨兼程,转眼间,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已建校二十周年。 

  二十年来,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蓬勃崛起,在激烈的竞争中砥砺前行,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百强学校”、“全国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示范学校”、“江西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江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等几十项殊荣,成为九江乃至江西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的标杆。

  1、从零起步  满腔热血倾注职教事业

  占地近300亩花园式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默默见证赣电在职业技术教育探索前进中的艰辛和不屈;校园内600多棵桂花树,蔚然成林,争相诉说学校发展的壮志与豪情! 

  一说起赣北电子工业学校,便离不开陈伟这个名字。 

  1936年出生的陈伟,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曾九江市政府任副秘书长。令常人难以想象的是,1997年,61岁的他居然放弃优渥的退休生活,不顾亲人的劝阻,和别人一起创办共同创办了九江市第一所经市教育局批准的民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赣北电子工业学校。 

  说起办学初衷,赣北电子工业学校董事长陈伟感慨地对记者说,上世纪九十年代,退休后回到湖口老家探访亲友,看到了村里有几个才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没考上高中,就停止了学业,在鞋厂做学徒工。女孩的前途不仅戛然而止,更可怕的是这些孩子别无所长,根本无法改变家庭的命运,乃至全村贫穷的命运。看到这一幕,陈伟特别难过,很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刚巧,那段时间电视上在播放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家开办职业教育学校的新闻。就这样,时年61岁的陈伟决定自筹资金,创办职业一所技术学校,造福于民。 

  没有校舍,租!没有资金,借!没有经验,学!一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花甲老人,凭着一腔热血,居然和年轻人一样,吃起了“螃蟹”,干起了创业。从最早5727内的工厂起步,再到国棉二厂,又到现在的茅山头空军疗养院内的花园式学校,陈伟带领着一群赣电人硬是从荒草荆棘中走出了一条血路,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益成长壮大。 

  赣电创办的时候,正值城市改革开放的发展期,也是教育改革的起步阶段,中考分数线依然很高,但是人才需求却很旺盛。许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中考落榜后,没有机会再进一步学习,导致过早辍学。赣电,仿佛天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来。学校严格根据市场需要开办技术专业,初设汽车工程、自动化等热门专业,第一年招生非常顺利,但是囿于厂房改作校舍的承载力有限,陈伟后将学校迁至国棉五厂纺织宾馆内,学生规模迅速扩大,达到400余人。2003年,学校搬到国棉五厂后面的茅山头疗养基地,校园环境大大提升。2007年,学校招生突破1000人,实现了一个大跨越。此后,生源每年稳定在1200人左右。 

  令陈伟格外欣慰的是,20年来,湖口县累计来学校就读的就多达1469人,其中绝大部分是贫困生。很多家庭,兄弟姐妹一起在学校就读,毕业后顺利就业,彻底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可以说,赣北电子工业学校为改变湖口家乡落后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现了当初办校的初衷。

  2、特色立校  打造民办职教璀璨明珠

  究竟是什么,引领着学校一路劈波逐浪勇闯风雨? 

  是特色立校,让赣电在众多职业教育学校之中脱颖而出!赣电校长吴沈南告诉记者,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职教精神,秉承“育人、崇德、成才、立业”的职教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职教方向,开辟“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特色立校之路,致力于培养“懂三门、会两门、精一门”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要知道,工业产业,依然是九江地方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十几年来,九江全市上下正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引发了市场对各类专业技术型人才尤其是新型工业技术人才的“井喷式”需求。赣电人以敏锐的目光迅速抓住了这一点。赣电成为九江工业经济发展人才“补给链”上重要的一环。开设的专业紧跟市场,赣电的毕业生还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20年来,赣电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一些优势专业如汽车维修等专业就业率连续数年达100%,在各类民办职业教育里名列前茅。20年间,赣电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3万余名。其中,中专毕业生近2万余人,短训1万人。一批批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技能出众、品学兼优的综合性、复合型的现代新型人才走入社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极大缓解了工业企业的用工难问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已在赣电工作了11年的赵光文,是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说起学校的教学之路,他如数家珍地对记者说,“职业教育有它的特殊性,它需要培养懂技术、会实操,严格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工种人才,而且市场还具有优胜劣汰的天然属性。要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我们有特色,这是立校之本,而同时,这项特色还必须具备时代特点。” 

  的确,唯有按照市场需求而确立的办学理念,用特色立校,职业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赣北电子工业学校以科学管理辅助特色立校,科学设置了一批紧跟市场需要的特色专业,学校每年都会派出考察团队到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调研,了解市场需要开设专业,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工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根据厂家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标准来培养优质人才,大大地保证了就业质量。“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是当前赣北电子工业学校最大的特色。学校有校办工厂,车间就是课堂;学校还与20多家企业对接,绝大部分都是世界500强或全国500强企业。2012年10月18号,上海沪东、宁波益达等世界和全国知名企业同时为学校挂牌,学生学两年,在大型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学生在校期间,上海沪东等知名企业还派专门技术力量前来授课。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两年,学校还着手引进眼下正炙手可热的铁路乘务、航空地勤、机器人维修等专业,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技能。目前,赣电正在主力打造汽车驾驶与维修、学前教育两个品牌专业,做大做强铁路运输与管理、移动通讯客服两个特色专业。学校现设有汽车维修、学前教育、服装制作、通信信息等专业和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驾训场地,拥有总价值达千万元的各类实训设备600多台(套)。除此之外,在这所学校,老师学生融为一体,班主任与学生同吃同住,24小时在岗服务,这种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在全国都不多见。 

  根据市场科学设置专业、再加之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赣电的学子真正学到了一技之长。2013年,赣电荣获了江西省技能大赛汽车发动机拆装团体赛一等奖,省劳动保障厅举办汽车技能大赛二等奖;2014年至2017,分别荣获省市技能大赛多项一二三等奖;就在不久前,赣电汽修专业学生参加第45世界技能大赛江西省选拔赛,从32所大中专院校学子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八名的好成绩。 

  赣电的特色立校,不仅让学子们迅速成为各大企业的抢手货,还为他们的未来铺就了一条锦绣之路。首届毕业生刘圣荣如今已是深圳华耀城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2004届毕业生王超,来自湖北黄梅,如今是深圳有名的老总,年收入高达500万,生意做到了海外。2009届的湖口贫困学子刘帅学的电子专业,很快在上海找到工作并站稳脚跟,成为上海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年薪高达20万,家人逢人就说,幸亏到赣电就读,学到了真本事。2012届毕业生张梦莹来自九江市区,成绩不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到赣电,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没想到还真发现了自己隐藏的天赋,如今,她已是浙江一家服饰公司的设计师,毕业没几年,就拿到了十几万的年薪。目前,赣电毕业的学子中,有不少人身价几千万。只要有真才实学,不是名牌学校胜名牌。凡是就读赣电的学子们无不对未来信心满满,憧憬无限。 

  坚持特色立校,20年初心不改,使命不怠,赣电这个名字在赣北大地熠熠生辉!

  3、情暖师生  以人为本构筑温馨家园

  人才问题,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最大困境,很难解决。然而,在省内的民办职教类学校中,赣电的老师流动性并不大,学校目前在岗的70余教职工中,在职10年以上的教职工超过了50%,其中还有7对夫妻,他们都把自己的青春芳华,献给了赣电发展。这不能不说又是赣电所创造的奇迹! 

  究竟是什么精神,凝聚着赣电的人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赣电的师生展翅翱翔? 

  以人文本,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20年来,董事长陈伟以大气磅礴的人格魅力引领着赣电,勇往直前,劈波斩浪。 

  20年来,赣电从不吝啬在师资力量上做投入,学校高薪聘请了一批有实际经验的高级技工加入教学队伍,积极培训青年教师,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帮助青年老师成长,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省市教师培训和各类竞赛,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拥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赣电的生源稳定性也非常高,经常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孩子结伴而来,家长们非常信任学校,有不少家庭还把家中兄弟姐妹一同送到学校学习专业技术。据统计,约有44对兄妹曾先后来校读书。 

  没有人能像陈伟这样,不仅投入自己全部身家,还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感情,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赣电,献给了民办职教。以人为本、以情暖人,把学校打造成师生共享的温馨家园。这便是董事长陈伟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办校理念。 

  副校长吴向华夫妻二人在赣电工作12年。毕竟是一所民办学校,也曾犹豫过彷徨过。然而,吴向华真诚地对记者说:“我们夫妻见证了这所学校从小到大、从创始之初的艰辛到现在迎来良好的发展之机,所以倍感珍惜。更是看到了董事长陈伟的不易,甚至有时也会不理解这位老人的付出,然而最终被老人的情怀打动,也坚持留了下来。 

  学校创办之初,国家还没有实行职业教育学生补助,陈伟自己掏钱来给孩子们补助。20年来,陈伟坚持以校为家,和学生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他因此成了赣电师生时常挂在嘴边最亲爱的“爷爷”。吴向华说,记得有一次,放小长假前一天,有些学生因为经济问题不能回家,找到爷爷陈伟求助,陈伟二话没说,当即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笔钱,给每个孩子100元。学校员工,不管是谁遇到重大困难,陈伟总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倾力相助。 

  浅浅微笑,如和风细雨;款款深情,像明媚春光。在赣电,师生的困难就是学校的困难,就是董事长陈伟的困难!陈伟把老师和学生都当成亲人对待,老师和学生也都把陈伟当做亲人。老师以校为家,学生以校为荣!数万名学子在这个的大家庭里,恣意地享受着阳光雨露的滋润,从懵懂无知的乡村少年,一步步地变得青春昂扬,勇敢坚强,扬帆起航!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今,82岁高龄的陈伟不顾家人的劝阻,依然在为学校的各项事宜日夜奔忙。“教育能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享受到生命的精彩。我想让更多的孩子绽放生命的精彩!”老人铿锵有力的话语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久久回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建校二十周年发展综述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关注
   第A3版:花径
   第A4版:专版
匠心传技二十载 不忘初心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