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另一种枫景

胡定文

  老家坐落在三叠泉水流过的河畔,一个不到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深秋的枫叶红透了,年复一年却从来没有在意过,五老峰下被红枫浸染的山谷,仿佛一幅油画,定格了一种成熟的美。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今年有了这种感觉?或许是到了这个年纪,眼里的棱角圆润了许多,对待身边的事物,自然是赞美与欣赏的目光占了主导。周末一家人聚在一起,不经意间谈起这种感觉。女儿说庐山正在举办“赏枫节”,微信里刷满了红枫的景致,那可是不一般的美。夫人也说,正好我没坐过缆车上山,听说只要七分钟时间,不如今天一起去牯岭街凑个热闹。这个倡议,全票通过,真格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女婿有任务不能同行,小外孙还不到两岁,高兴得表演着咿呀说唱。 

  我们简单收拾好行装,不过十来分钟的车程,便经过了东林寺,来到庐山缆车山下的站点。这时候天公却不作美了,雾锁群峦,牛毛般的细雨,料想山上更不是赏枫叶的好天气。夫人抱着小外孙有了些许犹豫,我说莫打退堂鼓,既来之、则安之,或许雨中“枫情”更好些。女儿很快从车里取来雨具,四个人、两把伞、一个大背包,我们径直来到了缆车售票大厅。大厅里的人并不多,听口音大部分是本地人,缆车往返六十块钱,大家都比较满意。女儿去排队买票,我和夫人哄带着小外孙,一眨眼的工夫便进入候车区。工作人员说,今天不用排长队,天气晴好的周末,等两三个钟头的情况都不稀奇。听完这一席话,我和夫人会心一笑,这兴许是意外收获吧,可省出等车的半天功夫,品一回雾雨濛濛的“枫”味。 

  从来没有体验过这种缆车,居然配置了四排座位,可以一次性载客30名,应该代表了当今世界的领先水平。满车的乘客由几家人组合而成,各自说着浓郁的乡音,伴着三五个小孩的嬉闹。车窗外仿如仙境一般,白茫茫地笼罩了时空。如果不是车厢有些许抖动,还以为处在静止的状态。向上仰望只见三条粗壮的钢索隐隐约约,往下俯视偶见几抹峰峦和几垄云雾茶园。也是一种缘分吧,同车人中居然偶遇了一位老友,十多年未曾见过面,拉着手用心的寒暄。夫人和女儿抓紧了时间,刚把小外孙的尿不湿换好,将厚些的衣裳重新穿戴整齐,缆车便停靠在山上的终点。和老友来不及更多的叙旧,微笑着为这伟大的时代和科技的腾飞点赞,因为以前上趟庐山可真不容易,现在只需换块尿不湿的功夫。 

  冷雨慢条斯理地洗涤着匡庐,山上的温度完全是冬天的节奏,幸好我们御寒的功课做得充分,小外孙戴着一顶大红帽,雨雾中显得格外亮眼。“赏枫节”有专门的公交路线,二十块钱一张往返车票,可游览植物园、花径等多个最佳“枫景”。天气阴冷的好处,就是用不着排长队等,一会儿工夫我们便乘上了专线中巴,如孙行者一般穿行在雾海中。这时候心里却犯了嘀咕,这种天能见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吗?红透的枫叶是否已完成了“归根”的愿景?小外孙这么栉风沐雨会着凉吗?同车的几个伙伴开始抱怨起来,昨天还是晴空万里“枫情”万种,今天怎么就这么不给力,不行的话到站就不下车了,仍坐这趟车返回下山去。一些人附和着,形成了一些消极的氛围。夫人也问我后悔了吗?我和女儿逗笑着小外孙,重复着先前说过的话: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安之…… 

  中巴车很快接近植物园了,并不宽敞的沥青路面,两侧停放的车辆多了起来,参天的古木变得逐渐清晰,不远的山峦成了白色为底或红或黄的调色板,三五成群的游客已经不见撑伞者,披着雨衣的也将帽子扯了下来。不知不觉雾已经变轻变淡了许多,雨也知趣地歇了下来,同车的人喜乐的节奏也跟上了旋律。“看哦,这片枫林真美!”中巴车到站才刚刚停稳,不知哪位女士喊出了声,大家往窗外望去,路旁正是一大片枫林。天气有些好转了,红枫叶就在眼前,大家的抱怨情绪一扫而空,一下车便备好了各种摄影工具,汇入了先前的游客人群。还别说这一处枫林,颇有几分额济纳胡杨的韵味,几十株错落有致地挺立着,树干显得不是特别粗大,但每一节都遒劲有力,好似撑起了一顶顶皇家的华盖。那红得不同深浅的湿漉漉的枫叶,一半还潇洒地挂在枝头,联成一匹匹油亮的缎子面,另一半却随性地铺满了枫林成长的土地,那落叶归根的悠闲姿态,恐怕只有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才能领悟。 

  红枫最有看头的还不是这片林子。随着客流步入植物园简易的大门,来往的人群已是熙熙攘攘,“赏枫节”的主场愈发热闹了。小外孙似乎被这种情境感染,竟扭动了身子从手上挣脱下来,蹒跚着小步快跑起来。奇妙的事情,有时会发生在一瞬间,对于这一点我以前少有经历,但我们即将抵近那几株三百岁的“枫王”时,西侧的天空转眼间蓝得那么透彻,紧接着蓝天的领地迅速扩大,竟然吐出了一抹金灿灿的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在“枫王”周边,也洒在这群风雨之中吸满潮气的游客身上,有些还披着雨衣的居然镶上了一道道金边。雨后的红枫在阳光下显得那么耀眼,远处的雾气还在徘徊不定。石径右侧布局的几株“枫王”,一眼望去仿佛修得了仙风道骨,恐怕蓬莱仙境也难觅几处媲美,靠近观赏就像一顶顶打开的暖色降落伞,敞开了胸怀方才飘曳着陆的定格。树冠所及荫庇之处,少有杂草灌木,树下满坡的枫叶一层又一层,红的、黄的、竭的、紫的,就像刚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典礼,燃放的烟花与爆竹留下了满地的喜庆。也许,多数人看到的是红红火火的壮美,而我看到的却是轰轰烈烈的落幕! 

  植物园里,游客们无不为自己的幸运而欢呼雀跃,连小外孙都摆着各种姿势让女儿拍照。料想今天的游客当中,一定能产生几幅获奖的摄影作品。就这样热闹了二十分钟的样子,老天爷又匆匆地关上了这扇窗户,四周围重新聚拢成奶白的雾海,连“枫王”的一片铠甲也休想再见。一家人又随车浏览了如琴湖与花径,再没遇上植物园里的幸运,白茫茫的世界看不清十米远,湖中的曲桥亭榭不见了踪迹,唯有倚着花径的园门,将“花开山寺、咏留诗人”的楹联记录在手机,倒是堤旁一树苍翠松枝闯入了镜头,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意境美。返回牯岭街的大巴车上,许多人意犹未尽喃喃叹息。夫人却学着我的口吻说:既来之、则安之,咱们去当美食家吧! 

  于是在正街上寻了一家干净些的土菜馆,黄豆烧鱼、西红柿炒蛋、木耳青椒肉片,还有一大碗三鲜汤,顿时一种饱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今天“赏枫节”的任务结束了,时间还比较早,带着小外孙在街心公园的云雾中转了一会儿,便动身来到缆车站乘车返程。在候车大厅里,碰巧遇见了一位初中同学,也是周末一大家子相约同行。姊妹几个谈论着今天的收获,都觉得云里雾里的没有尽兴,下次天气晴好再一起上山,定要品味一番庐山枫叶真正的美。同学热情地邀我下次同行,我拗不过只有委婉地谢绝了,因为我知道“庐山真面目”的本义。小时候经常与同龄的伙伴一起,坐在村口的石桥上眺望五老峰,最难忘的便是一年当中,庐山很少不是腾云驾雾的模样,不但孕育出“云雾茶”而茗香天下,而且让众多文人骚客魂牵梦绕,我便牢记了一条“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关注
   第A3版:花径
   第A4版:综合
另一种枫景
在母亲的目光中远行
鹤舞鄱湖
浔阳赋
别样新村
永修工业园
昌九工业走廊
遣怀
贺浔阳江诗词集锦征稿
庐山西海揽胜
写在第三十四个教师节
黄昏把盏饮缠绵
大师病
蝴蝶歇在爷爷的草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