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12月往事之——

近代的第一次庐山会议

  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

  1926年12月7日的《申报》

  ■ 冯晓晖

  概述:

  1926年12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上庐山,次日召开庐山会议。

  《申报》东方社六日九江电:蒋介石、鲍罗庭及中央委员宋子文、陈友仁、孙科、徐谦、宋庆龄、徐谦夫人等,于四日下午三时由南昌乘火车抵九江。民众手执欢迎旗前往欢迎者约万人,内有工会团体五十组。蒋介石、鲍罗庭、徐谦及在欢迎之列之邓演达向民众为五分钟之演说,大旨激励民众运动,希望于其后援之下,期待革命之成功。诸人于五日游庐山,数日后回浔,拟赴武昌。

  评述:

  1926年12月,蒋介石第一次登上庐山,当时民国第一大报《申报》上的报道,并没有明确是哪一天,只是说这几位一度叱咤风云的人物在12月5日共游庐山。估计他们中的不少人和蒋介石一样,也是第一次上庐山,总要先游逛一番才是。《蒋介石年谱(1887~1926)》中则称,12月4日蒋一行到达九江后,立即前往莲花洞登山道上山。《蒋介石年谱(1887~1926)》又名《蒋介石年谱初编》,由蒋的秘书撰写,是唯一经过蒋本人审定的年谱,史料价值极高。

  蒋介石登庐山,是基于北伐战争在江西的胜利。本报2024年11月17日(总第1008期)刊登了《北伐战争之南浔血战与九江光复》,讲述了北伐军在南浔线上艰难获得胜利的过程。1926年11月5日,北伐军光复九江。11月8日,南昌获得解放。9日,总司令蒋介石率北伐军大本营进入刚被解放的南昌。11月12日17时,蒋介石乘火车经南浔铁路抵达九江(九江老火车站),受到了九江民众的热烈欢迎,据称他“心甚不安”。

  1926年,蒋介石39岁,这是他第一次来九江。入住当晚,他腹泻不止。虽然第二天8时能起床,精神和体力却很难恢复。13日,蒋介石基本好转,在其后几天中,他在九江连续召开会议,并指挥北伐军务。17日,蒋从九江返回南昌。

  12月4日,蒋介石第二次来到九江,未做停留直接上庐山。这是蒋介石一生中18次上庐山的第一次。

  蒋介石一行到牯岭,可不仅仅是为了游山玩水,几天后,他召开第一次庐山会议。现在提到庐山会议,一般指的是1959年到1970年的三次由毛泽东主持的中共中央会议。但作为一座政治之山,国民政府的“夏都”,蒋介石在牯岭也召开了很多次庐山会议,其中部分会议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陪伴尊贵的客人吃吃玩玩,在放松之余进行磋商、交易,这种套路,做生意的人都懂,浙商大本营宁波出来的蒋介石更懂。这次他在庐山上陪伴的人太重要了,有国民政府政治顾问鲍罗廷,有已故大总统的遗孀宋女士,有已故大总统的长子孙科等。这些人代表着左右两股势力,没有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就没有北伐军的枪支弹药,也不会有他总司令的位置。

  12月5日,蒋介石陪伴客人们在庐山游玩。当晚,蒋介石与鲍罗廷谈话。在所有的客人中,俄罗斯人鲍罗廷最为重要。身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及苏联驻中国广州政府代表,他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核心人物,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最高顾问。

  12月6日白天,蒋介石继续陪同客人们游玩。参加会议人员也陆续到达牯岭。

  当晚,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庐山会议在仙岩宾馆召开,会议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主持,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及顾问包括:鲍罗廷、宋庆龄、李烈钧、吴玉章、李宗仁、蒋作宾、宋子文、陈友仁、孔祥熙、戴季陶等。会议讨论了国民政府迁都问题,蒋介石积极主张迁都武汉。会议就整顿军务、政治建设、财政管理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并达成了诸多共识。

  12月7日10时,庐山会议继续进行。会议就北伐的下一步军事行动作出安排,决定首要目标是消灭孙传芳,联络张作霖,即所谓远交近攻。对于发展工运和农运等方面的问题,会议决定工运暂缓,农运积极进行,重点解决土地问题。下午,会议重点讨论了财政问题。

  12月8日,与会代表们下山。据记载,当日“冰雪匝地,山路不可行”。蒋介石亲送宋庆龄到九江机场(飞机坝,今西二路一带),宋搭乘飞机赴武汉。当晚,蒋送其余中央委员登轮去武汉。

  次日,蒋介石再登庐山,滞留数日,游历了山上山下风景。

  以上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庐山会议的过程。在吴宗慈主编的《庐山续志稿》中记载:“‘庐山会议’之事,始于民国十五年,由是一而再,再而三,而至若干次……夫以‘庐山会议’名者,据其特殊之事言也。”

  自1926年12月4日至1948年8月18日,蒋介石一生中上庐山18次,主持召开了11次重要会议。后来,人们把蒋介石驻庐山期间,除行政院、军事委员会例会等办公会议之外,因军事、政治、外交等特殊之事而召开的会议,统称为“庐山会议”。

  “庐山会议”之名,始于1926年。笔者查询,国内报刊第一次出现“庐山会议”,在1926年12月10日。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的会议名,自此为国人所知。20多次由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主持的庐山会议,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座名山上发生过如此之多的特别重要的政治事件。正是由于这一次次会议,庐山才被称为“政治之山”。笔者以为,庐山最大的人文历史价值,也正在于此。

  第一次庐山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北伐刚取得重大胜利,各方尚能协同合作。然而,矛盾、分歧已经出现,未来将会越来越尖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白鹿洞
   第03版:花径
   第04版:综艺
近代的第一次庐山会议
镇馆之宝武宗圣旨
唐寅的江西之行与《庐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