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梓珍
我是极其平庸的。没有华丽的相貌,没有灵光的脑袋瓜,更没有显赫的出身来加码自身的光芒。我曾一度抱怨过、自艾过,我也没啥思想,更没远大的抱负。我总习惯站在最低处羡慕着别人,原地不动地仰望着那些散发着光芒的人们。我的生活被圈养了,像窝在高坝围起的一团发绿的死水,一颗石子扔进去,也毫无波澜。我曾一度以为,我就这般悄无声息地变小、变少,然后消失在广袤的天际中。
可我又极其幸运。当我游离在逼仄、矮小而昏暗的囚笼里时,文学像一束光源,从细缝中透射而来,我被那温热的光深深治愈了。从此,我的精神世界五彩缤纷起来,我重新燃起了追求的希望。
青春期时,别人问起我的兴趣爱好,我总摇着头。唱歌?不会!跳舞?不会!站在舞台中央演讲?天啊,那更不会!我陷入了自我否定之中,无法自拔。是一本书悄然地改变了我。记得那是高三,当我习惯埋头在枯燥的练习题海中时,偶然间看见同桌堆得像小山的课本中夹杂着一本课外书,分外醒目。封面很简单,白色的硬纸壳间写着《平凡的世界》。我将它从书堆里抽出来翻了翻,看了十几页,就被深深地震撼了。连着几天,我没任何心思听课刷题,只想着看完,紧张的备考早被我抛之脑后。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像着了魔,久久不能释怀。我想象着自己是少安,又是少平,我是他们的结合体。我也想像他们般,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在老师的再三“教训”下,我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回归到枯燥的备考中。但我早在内心深处埋下一颗种子,等待着破土发芽。
我明明是理科生,却读了中文系。在高中班主任的叹息中,我憧憬着大学的模样,想象着中文系的美女教授正捧着一本书在林荫小道边优雅地边走边看着的情景。对,我心里暗暗决定着,我去大学报到后就立马去图书馆借几本书看看。《尘埃落定》《生死场》《傲慢与偏见》《羊脂球》这些是文科班的同学推荐的,权且就先借这几本吧。在大学的时光里,我终于能大方而坚定地向别人说起,我的爱好是看书了。我喜欢躲在偌大的图书馆里的某个无人角落,品味着一首诗,或朗诵一首散文游记,抑或是把头一股脑地扎进在一本厚厚的小说里,忘乎所以。
阳光照射在小说里的字里行间,添上明亮的光,一起变成养分滋养着我。文学是多么朴实而又多么玄妙,简单的描述,总能震撼住人的内心,成为我的精神食粮。我时常欢喜时常悲伤,可我未曾感觉孤独。陪伴我的,是那一摞摞书籍。我像品味着无数人的人生般,每天都徜徉在阳光之中。
我没奢望过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写作者。命运总这般微妙,一步一步地牵引,终究让人们找到最舒适的地方来安放自我。机缘巧合下,我再也按捺不住自我,提起了笔,将蛰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包袱一层层剥离抽拉出来。那些潮湿阴冷的丝线从此开始在太阳底下暴晒,发出温热的光芒来。写作,是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将身体从阴暗面慢慢挪步,向阳光处走去。写作,让我变得明亮起来,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崭新的认识。
我钟情于文学,钟情于朴实有温度的文字。在写作中,我常把视角放在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群中,把他们在平凡岁月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作为写作素材。我带着虔诚的敬畏之心去探寻、去摸索,用最朴实的笔调勾勒出温热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