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唐和他的土铳 2020年11月08日  桂孝树

  ■ 桂孝树

  猎人唐在我们老家是赫赫有名的打铳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从部队当兵转业新塘乡紫荆老家,在部队时就练成一手好枪法,退伍回家后玩不了真枪,就自制了一杆我们农村打猎用的土铳。那杆土铳在我的眼里一直是个神秘的物件,可别小看这土铳,用的弹药是黑火药和铁弹子,它跟猎人唐脾气相仿,耿直、火爆,看准了目标,一扣扳机,除了吐出红黄相间的火焰,还会将铁砂撒开了喷,连一百多斤的大野猪也能一铳放倒。因为太危险,猎人唐从不允许我们去碰触土铳,怕一不小心走火伤人。

  我的家乡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屋后的青山是长山山脉,门前就是方圆几千亩的赛城湖分支沫湖,背山靠水多了一份别样的美丽。春天是野鸭活动频繁的季节,家门前的湖滩成了野鸭们的乐园。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猎人唐总是邀来转业的战友一起划船打野鸭,等船慢慢划到野鸭群很近的地方,先贴着水面先打一枪,在野鸭惊飞的一瞬间,其他人再一起点火放铳,只听轰的一声,就见满湖野鸭躺倒一大片,还有一些受伤没死的四处贴着湖面乱飞,很多飞到岸边,我们小孩子则在岸边捡着那些受伤的野鸭。

  每年秋天农家地里的玉米和红薯长得肥美之际,山上各种野果也陆续红透,这时候山中的野兔、山鸡、野猪等趁这个时间好好地进食,储存过冬的能量。猎人唐也开始了一年中的收获季节。

  下雪的时候,雪地就成了我们小孩子快乐世界,那时我才9岁多,和一群小孩在地里堆雪人、打雪战。在结着厚厚冰层的沫湖面上溜冰,挖洞刨鱼,忙得不亦乐乎。遇上雪后初晴的日子,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和猎人唐一起去屋后的山上寻找猎物。因山里的野果较多,特别吸引野兽,什么山鸡、野兔、野猪、穿山甲、豪猪等随处可见。在我们乡下有句俗话“飞斑走兔”,说的是在天上飞的,最好吃的当属斑鸠也是村民俗称的野鸡,地上跑的就数野兔。家乡有一道名菜“鲶鱼兔子肉”是招待贵客用的,逢年过节或者请上亲的,都少不了这道菜。

  一到冬天,猎人唐背着土铳穿行在山里猫着、躲着寻找猎物,在他的眼里,除了人不能打,其它的什么活物都敢打,可以说不知有多少生灵死在他的手上。一些信佛的村民认为举头三尺有神灵,不能作恶要从善,总是在埋怨猎人唐作孽太多,两手沾满了动物的鲜血。俗话说“为人一世不归正,又捉团鱼又打铳。”说的就是打铳不是个正当职业。尽管村民们喜欢吃野味,但家有儿女的都不希望孩子以打铳作为谋生手段。

  不过在我们小孩的眼里,猎人唐是个很了不起的人,机智勇敢,不怕妖魔鬼怪,经常一个人带着大黑狗在深山老林里潜伏出没,常常满载而归。虽然他脾气不好,有些暴躁,但他打回来的猎物也常常送给一些左邻右舍,在那个年代可算上等的佳肴了。

  猎人唐养了只大黑狗,那大黑狗被他训练成一个好猎手,每次去打猎总是少不了黑狗相伴。因平时没少逗黑狗玩,那大黑狗和我特别亲。大雪封山的日子,我们这些野小子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带着黑狗跟猎人唐一起上山打猎。遇上那些出来觅食野兔,我们就使劲敲锣,受到惊吓的兔子到处乱跑。猎人唐不用放铳,大黑狗就能敏捷地抓住在雪中奔走的兔子。因雪地白得刺眼,有些兔子分不清方向,还跑到我们身边,就被我们顺手抓住了。一些被大黑狗追累的兔子躺在雪地上不能动,有时不放一铳就能收获不少。

  大黑狗不但是打猎的好帮手,还救过我的命。1978年冬天,大雪刚停,猎人唐便拿上一捆稻草,带上心爱的土铳和充足的铁砂子,唤上大黑狗,全副武装准备打野猪。我们一帮跟屁虫偷偷地跟在他后面上山。因为他知道打野猪有危险,一般不让我们小孩跟着一起去。面对我们这群甩不掉的跟屁虫,猎人唐除了再三嘱咐我们遇到野猪要趴下,不要乱跑乱动,也别无他法。

  冬天里野猪也很怕冷,出来寻几圈食物后,没找到什么食物,便钻回洞里。但野猪在雪地里留下的足迹,让我们很快地找到野猪洞口,一个圆滚滚的黑屁股在洞口上晃着。大黑狗一见,嗷嗷一叫便冲了过去。那野猪听见狗叫声,连忙屁股一搐,闪进洞中。随即猎人唐叫我们四下散开隐蔽好,就从身上解下稻草堆在洞口,用火柴点燃后,一把、一把塞进洞里。一时间浓烟不断地向洞的深处涌去。这时他将土铳上好铁弹子,静静等候着野猪出来,而大黑狗则在洞口叫得正欢,我躲在一边,紧张又害怕地盯着洞口。

  不大一会儿,一个青面獠牙的野猪头就拱了出来,野猪两眼凶光一射,憋足一口气朝着狂叫的大黑狗撞了过来。黑狗纵身一跳便躲开了,只听“砰”的一声铳响,野猪中枪了,身子一歪倒在地上,仅一下功夫野猪重新站了起来,不停向前狂奔,眼见那受伤野猪发疯似的向我藏身地方奔来,我被吓得不能动弹。正在这时大黑狗扑上来,死命咬住野猪的后腿,与野猪厮打,随后猎人唐赶过来再补上一铳,野猪终于摔倒在地,但仍还乱踢乱嘶,似乎不愿接受失败的事实,最终不再动弹,大黑狗才松口。我心里一阵后怕,差点就被野猪所伤了,幸亏大黑狗及时解救,才让我躲过了这一劫。

  随后猎人唐用柴刀砍抬野猪的杆子,用绳子捆扎野猪,一些小孩就提前回家报信叫大人来帮忙抬野猪,我把锣敲得响响的,就像将军得胜回朝一样,村子里远远的都可以听得见。村口早就站满了老老少少,嘴里议论纷纷。母亲则第一个眼泪汪汪地跑到我的身边,使劲拉着我的手,浑身上下看个遍,直到没有发现任何伤痕才放下心来,从那以后母亲再也不让我跟猎人唐一起上山打猎了。

  大家之所以对打到野猪如此有激情,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按传统习惯,无论大人小孩,只要是随着去打野猪的,见者有份。有野猪肉吃的日子,对一年到头难得见到肉沫的山里人来说,无疑像过大年一样。自从猎人唐从部队转业回到村里后,各家各户的生活还时不时地得到了改善。

  野猪肉让大家吃得非常开心,就连平日老是说他杀生太多的人,也禁不住那浓浓的野味飘香,一边阿弥陀佛,一边大口吃肉,那个滑稽的样子实在好笑。

  每次打猎回来,我总要去看看猎人唐身边的那杆铳,觉得这杆黑黝黝的铳非常神气。我很想亲手去摸一摸那杆铳,但猎人唐把土铳当作宝贝一样看待,他家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都可以给我们,就是从来不让我们小孩子碰那土铳。不过他那用来装火药的牛角、装着铁弹子的行军壶和夜间照明用的矿头灯,我倒是可以触摸的。

  猎人唐打猎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幼者不猎,孕者不猎,群不猎尽,留下“火种”。在乡下有“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之说,每年开春时都不打。如果一天之内收获很多猎物就不再打,而且山头要轮换转。每次打猎前他都焚上一炷香请求山神保佑,看着他那专注的祭拜的神情,搞得我们一帮小孩也一起跟着双手合拢祭拜。

  直到长大后我才明白,所谓祭拜山神,其实就是猎人唐内心的一种宽慰自己之举,好几次他不小心猎杀了怀孕的野物,他便跪在野物前,烧纸燃香以悔罪。也许是逃脱不了宿命吧,聪明贤惠、待人热情的唐嫂,有次和猎人唐吵架后,自己想不开就躲在屋后面大山树上上吊了,尸体是过了很久才被人发现的。当时村里很多人都认为是他杀生太多,上天会来报应他,只是没想到报应到他妻子身上。

  后来国家保护野生资源,不能随便进行野外狩猎活动,严禁一切违反国家法规法律所规定的偷猎滥杀活动,打猎也就成为农村人过去生活的记忆。猎人唐那杆自制的土铳也早被收缴,留下的就只有那只牛角制作的黑火药筒作为纪念。

  如今猎人唐独自一人留守在乡下,做了深山守护者,阻止别人来偷猎。以前祭拜山神的猎人唐,已成了保护动物的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