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一个浪漫风骚的节日

长江周刊 2022年02月13日 邱益莲

  ■ 邱益莲

  元宵,注定是一个热闹浪漫,风骚诗情的节日。

  三十晚上的火,元宵晚上的灯。元宵,主打节目是灯,而且以彩灯为主,所以,古人把元宵节也叫花灯节。小时候用煤油灯,尽管油很金贵,元宵的晚上,家家都是灯火通明,每间房里都要点一盏油灯,一直到天明。母亲说通宵灯火可以驱邪,说天宫里的神在元宵这天晚上会来到人间,如果是黑灯瞎火的人家,他就会闯进来生事,灯火通明,他就不敢进来。记忆中每个元宵家家都是张灯结彩,纸糊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屋檐下,里面点着小油灯。小山村里,元夜时一栋栋屋子就沸腾在灯火辉煌中,恍如不夜天。

  “正月里闹元宵”,有了灯火通明的夜,春天的寒意慢慢消退,人心的暖和油然而生。借着灯光,谁会让这良辰美景荒废?自然就会闹腾着,庆贺着。中国的本土宗教是道教,道法自然,乐山乐水,分明这道教的首领是个爱玩的人。凡是爱玩的人没有不喜爱热闹的,据说元宵就是道家的节日,他们把一年分为上元、中元、下元,分别由天、地、人分管着。上元由天管。古人说上元这天天官会下凡,天官是喜闹不喜静的神,为了迎合天官的喜好,人间就大放灯火,大闹元宵。怎么闹呢?“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唐人的闹元宵也真是豪气,“三百内人连袖舞”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说观者,光这舞者就可谓人山人海。小时候的偏远乡村,往往较多保留古老的传统,元宵晚上灯火一上,锣鼓就敲起来了,舞狮灯的,舞龙灯的,玩船灯的,一伙一伙,长长的队伍,挨家挨户表演。

  舞狮灯,是两个布做的大狮子,里面各藏着一个训练有素的壮硕男人,他们模拟着狮子的动作,互相对着腾跃,装出搏斗的样子,还会爬上凳子,翻腾打滚,主家会燃爆竹助兴,锣鼓喧天,一对狮子从操场上到房间里闹腾一番,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接到主家给赏后再到下一户人家去。狮灯刚过,接着又是锣鼓响起,田塍上一条巨龙在空中游动,那是舞龙灯的来了。龙灯规模比较大,一条龙要十几至几十人举着,而且队伍要协调,龙头摆起来了,龙身和龙尾也要跟着扭动。龙要在空中舞动,在地上翻腾,穿着彩衣举着黄龙的男子汉们,舞动腾跃,一个个虎虎生威,好像他们都是龙人。

  长龙在锣鼓爆竹声中,游动着,翻腾着,喜庆的气氛将元宵闹开了花。船灯比较温和,不会上蹿下跳,不会翻腾打滚,几个敲锣打鼓的人跟着,一个男子钻在一只小小的彩船里,将船扛着,船两边各站一妙龄少女,她们手上拿着木桨,唱着采莲的曲子,悠悠缓缓做着划桨的动作,仿佛梦里江南。宋人有诗说:“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看来这船灯,原是保留了唐宋遗风的。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元宵不只是灯,也不只是闹,更有吃。这汤圆,圆圆的,团团圆圆,它像一轮饱满的明月,让人想念亲人渴望团圆。每种美食的诞生,都会有个美妙的故事,这汤圆也不例外。据说汤圆的来源是一位叫元宵的美丽的姑娘,她因长期被幽禁后宫,思念双亲,在聪明的东方朔的帮助下,以做名叫元宵的圆团子敬火神,而得以离宫见到父母。从此,汤圆就流传民间,成了元宵节的必吃美食。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团圆、圆满,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其实节日和美食,都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关照。

  光有热闹缺少浪漫,这节日就会因过于喧嚣而流于粗糙,流于尘俗。元宵,古时是一个特别浪漫的节日。除了各种动作粗犷的舞龙灯、狮灯的表演,还有风雅脱俗的浪漫游戏,那就是猜谜语、相亲、约会。当彩灯挂得满街满巷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像赶集一样,向街市上涌。李商隐的“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诗句,就写出了唐人元夜的热闹拥堵情形。拥堵归拥堵,谁也不会放弃这么一个男女私会的良机。可以说,元宵节也是古代的相亲节。古代女人平日足不出户,元宵这晚却是可以出门抛头露面观灯、游戏的。灯火辉煌处,就是俊男靓女观灯、猜谜语的游戏了。这观灯、猜谜语的活动,既是男子显露才华的机会,也是女子闪亮登场的时机。成年男女,往往在元夜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来一场浪漫的幽会。

  有男子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夜,相中了“蛾儿雪柳黄金缕”的女子,却因香车宝马挤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男子悄悄地找呀找呀,“众里寻他千百度”,就是不见女子踪影,正在极度失望之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时男子的惊喜,恐怕用喜出望外和大喜过望这些词语都很难形容。如不是心有灵犀,女子怎么会在灯光暗淡的地方等着男子呢?宋代理学兴起,存天理,灭人欲,人的情欲受到极大禁锢,平日里男女是不可能公开交往的。唯有这元夜,给青春激情提供了相遇之所。灯会上男女双眼对望,彼此就怦然心动,就心领神会,就一见钟情,于是脉脉含情的女子只好从礼俗而躲开“花千树”的灯火通明,悄悄待到远远的暗处羞答答地等候着心仪的男子。女子的那种羞涩和美丽之态,撩得青年男子血脉贲张。在美丽的夜晚,遇见彼此欣赏的人,可能就能牵手走到一起,这样的男女,当然是世上最幸福的。

  元夜也不都上演喜剧,当有情人难成眷属时,恐怕主人公就会哀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天下情事,不幸的大多相似。当年崔护在求取功名的路上,在都城南庄巧遇面如桃花之娇艳女子,前途未卜时不敢表明心迹,当他金榜题名之后再到旧地寻芳时,已是“人面不知何处去”,唯有“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叹息,千年不绝。历史往往是循环的,一代文豪欧阳修,也遭遇了这种无解的情天恨海难题:“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这时分是多么美好,和心爱的人儿相约在黄昏之后,华灯四起的元夜,可以将经年相思、万千情意在相聚的时刻,一一消融在浪漫的元宵里。街市依旧,场景依旧,在别人的甜蜜笑声里,“今年”却再也见不到“去年人”,此情此景与崔护的情感遭遇简直如出一辙!堂堂七尺男儿,竟在别人的风景里,潸然泪下,以致“泪湿春衫袖”,这是一个多么哀婉的故事!

  元宵,它的前生,无论是在古代的都城,还是在陌上人家抑或邯郸古道,都是一个极为热烈奔放的节日,它把舞的雄力,文的诗意,情的浪漫,食的雅趣,都彰显得淋漓尽致。月上柳梢的期盼,人约黄昏的美好,让人留恋在远古的元夜,忘了归路。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这样的元夜,谁舍得归去?元宵,那个激情浪漫的夜,留在了远古的时空,今夜,我们只能流连在远古的诗词中,遥望古人的情怀。

  元宵,本该文武相济,风情浪漫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