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往事之——

马回岭庙会

长江周刊 2022年03月13日

2003年马回岭庙会。 (胡荣彬 摄)

2012年马回岭庙会。  (本报记者 李涛渊 摄)

2022年马回岭“云上庙会”。  (本报记者 吴业园 摄)

  ■ 冯晓晖

  概述:

  2022年3月6日至8日,在停摆两年后,马回岭庙会再度开场,因受到疫情限制,庙会改在线上举办。

  马回岭镇,地处九江市柴桑区南端,东和东南靠庐山脚,分别与庐山市温泉镇、共青城市泽泉乡为邻,西与德安县高塘乡接壤,北与岷山乡连界,人口约3万人。

  马回岭庙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庙会每年二月初四到初六举办三天,经过多年的演变,从传统的相邻县乡农副产品交流会,发展成为皖、鄂、赣三省周边地区的重要春节物资交流会,成为马回岭镇一道独特的民风乡俗,现已列入九江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评述:

  近百年来,马回岭庙会是赣北地区影响力最大、辐射面最广的庙会。如果你到了庙会现场,看到在一座寻常乡镇的普普通通的街道上,竟摩肩擦踵地挤满了周边县乡的村民,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摊位后面的吆喝声来自天南地北,一定会感叹这庙会并不寻常。

  为什么一座普通的乡镇在这三天内竟如此繁盛?都说马回岭庙会有一百多年历史,它是怎么来的?若想解答这些问题就要搞懂两个关键词:庙会、马回岭。

  庙会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在大多数城市已经消亡,但在广大的农村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庙会源起于远古时期的郊社制度,所谓郊社,就是君主到城郊祭祀天地。在祭祀中人们表演歌舞以求得祖先和神灵庇佑,从而产生了社戏,社戏即庙会戏,庙会之名由此而来。各地庙会多在年后举行,有的是元宵,有的是二月初二,马回岭庙会在二月初四。

  庙会是一个临时的社会活动体系。庙会的开办时间短,因此除寺庙外相关设施多为临时搭建,在城郊举行,便于大规模的人群聚集。人来得多了,各种活动也就因之而产生。

  庙会体系的核心是寺庙,现代庙会的宗教成分已经很少,有些地方的庙会甚至没有庙,但搭台唱戏必不可缺。在此之外,是与拜神求佛相关的活动,抬神游街、功夫杂耍、求子求财、寻医祛病、卜问吉凶等等三教九流都来了,这是庙会系统结构的第二层。庙会的第三层是吃喝玩乐,最外一层当然是买卖集市。在很多地方,庙会是一年中最大的消费集市,与普通乡村集市中人们经常售卖自家产品再买回生活生产资料的交易方式不同,逛庙会的人是揣着钱来的,除了购买农具日用品,更多是为了花钱找乐子。中国庙会与欧美嘉年华的由来和演变几乎一样。

  第二个关键词:马回岭。为什么赣北最大的庙会开设在马回岭?

  马回岭镇并不简单。相传元末明初时,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及周边决战时,朱元璋军队到了此山后,放弃追击陈友谅的败兵,回马北上,马回岭之名由此而来。很多人更习惯将它的名字写为“马迴岭”,与“回”字相比,繁体字“迴”的掉转之意更准确。

  据考证,它很可能是汉代柴桑县治所在地。两千年来,马回岭一直是山南的军事要冲、九江府的南大门、南康府西部的第一屏障。在北伐战争时期,蒋介石、孙传芳的主力在此决战;抗日战争时期,万家岭大捷由此开端。马回岭还是八一起义革命军的集合点。南昌那边打响第一枪后,咱们九江马回岭起义的枪声也跟着响了。

  然而,军事要冲未必适合开办庙会。庙会举办的地点依托于人群的聚集。大城市的庙会都在老城区之外,比如北京广甸庙会、上海龙华庙会。在乡村举办的庙会必在交通的要冲,尤其是多个县区省交界处——在城里开就和普通的集市没区别了。马回岭庙会是后者的典型。

  据记载,马回岭庙会最早开设于马回岭镇码头村荆林街,后因场地所限在近些年改到了马回岭镇。在地图上可以看出荆林街的地理位置很特别,它位于庐山的最南端,是连接德安县(高塘乡)、庐山市(温泉镇)、共青城市(泽泉乡)、柴桑区(岷山乡)四个县(市、区)的要冲,在德安县、庐山市、共青城市、柴桑区四个县区的交界区域正中点。

  因为具有很大的经济、军事价值,江西第一条客运铁路——南浔铁路,设置了马回岭站。南九公路从旁边绕过庐山市温泉镇,荆林街位于山南古商道上,处于马回岭火车站与南九公路温泉镇的中间位置。这里是自民国以来山南交通的中心点,赣北第一大庙会就是这么来的。

  1912年,南浔铁路九江到德安段通车,马回岭车站启用。1937年,南九公路建成。有些人认为,马回岭庙会出现于清末,甚至历史更长久。笔者以为,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它在民国初年才得以兴盛,逐步成为赣北第一庙会。如果以1912年马回岭火车站启用为起点,马回岭庙会至今已开办了110年。

  2020年和2021年,庙会因新冠疫情停办。今年,马回岭庙会改为线上举办。疫情总会离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马回岭庙会,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