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健
夜游芳兰湖
浔阳城东北角有一个湿地公园,名为芳兰湖。每每经过,却总是没得机会驻留观赏,趁夜晚休憩时光,到湿地公园走走,感受夜幕下的芳兰湖,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
走进芳兰湖,环抱在城市中间,城景相融。
近处高楼矗立,一座科创新城拔地而起;远看湿地辽阔,一处闹中静地已然形成。芳兰湖委身在城中,似婴儿依偎在母亲怀抱,独享静谧;驻足栏杆,仰望天空挂着一弯明月,繁星点点;回头转身,环顾四周,月光、路灯、夜色连接成一幅“光影画”。灵动而神秘,这是芳兰湖独有的韵味——城景相融,有静若处子之美。
走进芳兰湖,环绕在山水之间,山水相依。
水是湿地的灵魂。睡莲浮在水上宛如古村池塘,把水分隔成若干片,有大湖与小湖之分,往远眺望,绵延到与鄱阳湖一脉相连。走在九曲回廊,廊下水声潺潺,引来蛙声阵阵,此起彼伏,像一首“老情歌”,诉说着浔阳山水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就有远处的庐山,蜷缩在庐山脚下,山依偎着水,水映照着山。和谐而缠绵,这是芳兰湖特有的味道——山水相依,有如诗如画之美。
走进芳兰湖,置身于美景之中,释放自我。
继续行走在芳兰湖,顿时湿地公园灯光全被熄灭,夜越变越深,顷刻间四周寂静得有点可怕,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伴随着孤独,在静默之间,回念起近期过往,脑海像播放电影般一帧一帧倒带,置身在美景之中幡然醒悟,瞬时间冲破孤独,心中累积的压抑情绪得到释放,整个人顿然通透豁达。于我而言,貌似与芳兰湖特别有缘,第一次游玩即解了心中压抑。有缘而豁达,这是走进芳兰湖的最大收获——放下执念,解放自我。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芳兰湖的山水美景,只有身临其境,用心触碰,才能感受其独有韵味;夜幕下的芳兰湖,唯有深入其中,用情品味,才能体会其独有味道。
南山游记
来浔阳城半年有余,已到五月初夏。平时少于出门,不曾发现,近在咫尺,竟有一处秀美之地未曾涉足——南山公园。乍听好友偶然谈起,心中勾起阵阵涟漪,于是径直前往。
最美人间五月天,暮春渐远初夏来。
走进南山公园,跨过拱形金水桥,眼前是层层叠叠的台阶,可以通往螺子山上的德化楼。德化楼矗立在公园最高处,俯瞰浔阳大地,见证二千多年江州历史变迁。
初入五月,不再有乍暖还寒的刺骨冷风,但江南水乡,入夏后雨水总会不期而遇。走着走着,天空飘起了淅沥细雨,在雨中闲庭信步,路经两处清修之地。台阶旁的广佛寺,寺庙飞檐翘角,古色古香;不远转角处来到净居寺,寺门紧闭,隔墙贴耳,庙堂内传来轻轻诵经声,和潺潺溪水声相互交融,心自然清净下来。古朴幽静,是南山公园留下的最美印象。
最是人间五月天,眼前尽是花开遍。
走入一条曲径通幽的石子路,路的尽头是一片梅园。已过花开的季节,树枝上已寻不见梅花,只剩干枯的树枝,仍能闻出浅浅的幽香,梅的露骨神韵依然清晰可见,外柔内刚。正像诗句“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描述的情境,深陷其中,被梅树玉洁冰清的风骨所迷。
穿过一段石板路,来到樱花园,一株株樱花树映入眼帘。远看似情窦初开的少女,粉嫩红晕;驻足近观,不知不觉,脚下已铺满一层薄薄的花瓣。正似诗词“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描绘的意境,美景如斯,如烟花般易逝。
往湖边走去,湖岸两旁开满了菊花,清一色的金黄色花瓣。躬身择一束细赏,不经意间湖中倒影连连,陶醉其中,不由自主哼唱起那首动情的旋律“菊花台,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此情此景,正如诗中“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描述的菊花一样,姿态优美,既生动又形象。
最爱人间五月天,一池春色似云烟。
五柳湖紧挨着螺子山,依傍在青山绿水间,山水相连。回旋行走在蜿蜒的木板桥上,湖水在桥下慢慢流淌,冒出层层雾气,升腾起缕缕云烟,湖中央漂浮着一圈一圈的睡莲,如仙子腾于云海,宛如仙境。
顺着木桥往下,湖中间堆砌起一个小坝,水从坝孔中穿流,驻足聆听这细细的流水声,感受湖水生生不息的律动。顺着水的方向,上下环顾,漫步穿过小坝,人与景顿时时空交汇,纵情于这山水之间。这一汪湖水,凝结了时光,融化了岁月,好似云烟缥缈。
五月的南山公园,古朴幽静、花开正艳、湖水如烟。沉浸其中,短暂避开喧嚣的尘世,像诗人陶渊明笔下“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描绘的那般,收获恬静淡泊,念念不得忘。听旧人所言,南山公园就取名于诗句中“南山”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