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璋
说到理解和接纳情绪。有一个多年前的画面跃入眼前:当时在公园里,一个妈妈抱着哭泣的女儿走过来,坐在我身旁的长椅上。妈妈没有哄劝孩子,只是默默地抱着孩子,任凭孩子哭泣。等孩子的情绪稍微好些,慢慢抽噎的时候,妈妈开口对孩子说:“妈妈猜你是因为刚才还想吃草莓,但XX没有给你,你就伤心了,是吗?”孩子没有吭声,只是点点头。
“那你现在感觉好一些了吗?”“没有。”哇的一声,孩子又哭了。妈妈说:“我知道你难过。没关系,你哭吧。妈妈陪着你,你感觉好了告诉我。”
孩子又哭了好一阵子。孩子情绪稳定后,我从母女的谈话中得知:孩子吃了一个老人带给自家宝宝的草莓,还想吃,但是遭到了另外一个宝宝的拒绝,所以哭了。妈妈和孩子商量好,等孩子平静下来,一起去买草莓。虽然是很小的事,但孩子最后那个自信与幸福的样子,令我非常难忘。
整个过程中,妈妈都只是静静的陪伴,无声的理解和接纳。她没有安抚性的话语,也没有提供任何的“帮助”。没有跟很多妈妈一样提供即时的“解决方案”——用买草莓的方式去安慰女儿,又譬如和很多爸爸一样见缝插针地教导:“勇敢一点,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哭泣。”她所做的,只是让孩子靠在自己身上哭泣,提供一个让孩子安全发泄情绪的环境。
这位妈妈的所有注意都只放在孩子身上,甚至她都没留意过周围还有一个我一直在观察,抑或锻炼的老人走过时的侧目。对于她,那一刻,孩子的情绪陪伴是唯一需要她关注的事。她仅仅是等待,用一颗平静包容的心等待孩子情绪过后,把真相说明,然后才一起找到解决方法。理解和接纳永远在“解决方法”或“教导”之前,基于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才是高品质的管理情绪。管理情绪:不是我觉得你应该如何,也不是我为你做了什么,更不是请你好好对我;而是我理解你所在的状态,我愿意与你一起在那个状态,我愿意陪伴、允许、接纳你。这样的安抚情绪,才能滋养出健康的灵魂。
回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有情绪时,我们是如何做的?是否也如这位母亲一样,做一次自己的母亲,给那个有情绪的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让情绪自由流淌,直至其消失?我们很多人,当情绪来的时候,要么选择习惯性逃避,如用游戏或痴迷于电视剧等方式回避而不去面对;要么选择用另外一种伤害自己的方式去对抗,例如伤心时举杯买醉;还有些人会选择在愤怒的时候对亲密的人发泄,将他人作为自己情绪发泄的垃圾桶。这些方式看起来眼熟吗?你做过吗?这些看似太平常的方式,其实对真正解决问题没有半点作用,反而会成为负面的循环。你可曾给过自己一个安全的空间,认认真真地去面对问题和处理情绪,疗愈自己的心?这些粗暴无用的方式,会让我们内在真实的情绪积压在身体里的某处,久而久之,就物质化变成了所谓的身体疾病。如果我们仔细去回想我们自身一个又一个情绪状态,会发现情绪就像海面的波浪,会来,也会走。这就是能量的流动方式。
一个真正懂得理解和接纳的人,不但可以给予他人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对自己更不会吝啬这样的理解和接纳。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部分,就是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释放掉这些情绪,释放的方式由孩子选择。只要是安全的,就都是被允许的,哭泣,打沙袋,在空旷的地方吼叫,舞蹈,静默的与父母拥抱,抑或躺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只是感受情绪,父母此刻只要陪伴就好,没有评判,只是耐心的陪伴。
作为成人面对自己的情绪,最好的方式:也是没有评判的,没有压制的,陪伴着有情绪的自己。首先理解自己的情绪,它会来,也会走,放下控制,接纳自己这份情绪。
除了用上面孩子的情绪安全处理方式,还可以试试内观的一个方法:当下一次你特别难过或者非常沮丧或者愤怒的时候,甚至快乐的时候,坐下来,闭上眼睛,感受自己的身体,去寻找一下那个情绪在你身体的部位。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胸口这里有团火,或者腹部这里有一股炽热,这都不要紧,接纳发生的一切,理解情绪的流淌方式,对那个部位轻轻地说:我看见你了,我接纳你,谢谢你,我爱你——然后,你会忽然间发现,那个情绪慢慢就那么消失了。
这将是第一次,你开始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给予自己一份真正的理解和接纳,接纳那个陪伴你终生的身体,理解那个会来又会走的能量流动。每一个生命都需要理解的滋养,如同我们都需要阳光的温暖才能存活,只有当真正的理解和接纳在我们身体内流淌,我们才能活出真正的生命内涵。也只有当我们学会先给予自己理解和接纳的滋养后,我们才真正会用理解和接纳去滋养我们所爱的人。
去理解接纳自己吧,我亲爱的朋友。希望你能真正地去爱自己,拥有理解和接纳的能力,拥有一颗柔软的心;然后,再去理解和接纳别人,照亮你自己的生命,也照亮别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