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时代的方志敏
■ 缪敏
4月间,我访问了方志敏烈士三十余年前求学的同文书院,参观了方志敏同志生前学习过的教室和寝室,并访问了过去与烈士一道同学过的黄昌言老师。
同文书院有90余年历史,它是帝国主义向江西施行文化侵略的最早的立足点。由于旧制度的庇护,帝国主义便利用教会向学生进行奴化教育。学校对学生控制甚严,不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九一八事变时,九江各中学学生游行抵制日货,当游行队伍经过同文校门口时,帝国主义分子竟下令将学生关在校内,不准参加游行。学校平日对学生采取禁锢政策,学生外出需向帝国主义分子领取木牌,放在门房,如未按时赶回学校,则罚数星期不能外出。学校内成立各种宗教组织,强制所有的学生必须做“礼拜”,并设有圣经课,大多数课程都用英文讲授。学校还规定凡交全费的学生,各科只需60分就可及格,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不仅要替学校做杂务,如扫地、洗药瓶等,同时,各科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才能及格。同学之间非至亲好友,很少接近,连报纸也无法看到。
方志敏烈士是于1921~1922年5月到同文书院读书的。据当时和志敏烈士共同学习的先生回忆:志敏烈士生活十分朴素,他的行装很简单,只有几套旧衣服和一件蓝色长袍,一双布鞋和一双只值得两块钱的破皮鞋。这双皮鞋平常舍不得穿,每逢下雨天穿过后,总要擦得干干净净,仍旧放在床底下,等下次再穿。同房同学有时吃花生把花生壳抛得满地,他便默默地把地下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同学还怪他:为什么不让工友扫!可是他说:工友们都很忙,再说,我们自己弄脏的,把它扫干净也是应该的。
志敏烈士在校学习成绩很优异,他经常单独一人在房中读英文,做数理习题,自己不懂就请教旁人。星期天,同学们都喜睡早觉,他却一早就起床做习题。他对祖国语文的学习尤其用心,一次,语文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是:“学然后知不足”,他一口气写了长约七、八千字的文章,当时老师的批语是:流水游龙,活泼异常,布局整齐,几如天衣无缝。他对同学们的学习也很关心,别人不懂的,他总是尽自己所知道的告诉人家。因为他对同学很关心,年龄又比其他同学大一些,所以大家都叫他“方大哥”。
在同文学习期间,方志敏烈士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当时大多数同学的志愿是想投考海关、邮政或当翻译,想依靠洋人,获得优厚的生活待遇。可是,方志敏同志的想法却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时常对同学们说:人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生活中应有伟大的目标。一次,他走在租界上,看见迎面来了顶绿呢大轿,内中坐着担任当时九江邮政局长的高鼻子洋人。他回来后就气愤地对同学说:中国的邮政局长为什么要让洋人来当!每次,当他看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时,总要向同学们进行宣传;他欢喜吟咏一首这样的诗:昨日入城去,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每次,当学校逼着学生做礼拜时,他总是不愿去,有时被迫不得不去,却偷偷地看他自己的书。那时,志敏同志虽不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但他已与上海进步青年有着联系,一次,一位朋友从上海寄来一份《先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他在仔细看过之后,非常拥护它的政治主张。便下决心要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时,经常向同学们宣传社会主义,给同学们很深的影响。他还经常邀集许多同学在野外举行座谈,利用这个时机传播革命思想。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团结起来了,很多原来为读书而读书的同学也都看起革命书报来了。以后,志敏同志又领导同学们建立了读书会的组织,起初,读书会还只是以一般书报杂志为主要读物,逐渐地发展到看进步刊物,到最后竟成了研究马列主义的团体。1922年春,从外面来找志敏同志的人一天多似一天,上海的进步朋友也经常给他写信,有时他也常常到外边去。在反基督大同盟成立的时候,志敏同志领导同学们在九江市张贴标语、在街道作宣传演讲,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对美帝国主义运动,并获得各校一致声援。
(1957年4月,方志敏烈士夫人缪敏到九江,与方志敏在南伟烈学校读书时的老同学们座谈。同年7月14日,她在《江西日报》发表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