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飞亮
岁在辛丑,阳春三月,中国第六届庐山西海谷雨诗会聚于罗溪朱山之南,全国各地一众诗友登朱山赏杜鹃花海,吟诗作歌,因而赋之。
杜鹃花者,江西省花名片。分布广阔,中南西南诸省。山踯躅,山石榴,皆为别称;花同名,鸟同名,唯有杜鹃。至于族分五十余属,种得千余若干。其花红满山,俗称映山红;青粉杏白紫,统称为杜鹃。其名列于十大名花,其根扎于丘陵深山。
杜鹃之史,可以引经据典。《神农本草经》,最早见于汉;白居易独钟,赋诗于杜鹃。苏东坡有南漪堂杜鹃诗,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巨篇。清代雅号,“十八学士”排第六;中国国宝,“杜鹃巨人”在云南。
杜鹃之美,画卷层林尽染。清明初绿,先点红于溪岸;谷雨微寒,再染赤以重峦。与柳叶同绿,其叶嫩碧;和桐花竞开,花色血丹。或红如烈火,或紫似云淡。夺桃花之夭夭,比牡丹之翩翩。手捧一枝,闻香于鼻息;口含半朵,沁人于心田。
杜鹃之语,喻意爱到永远。赏之袅袅心香,观之翩翩蝶恋。附身几丛,美女弄姿乎媚媚;映山千亩,帅哥笑闹以灿灿。才子多情,拂清风以雅态;诗女大秀,照日月于丽颜。
杜鹃之性,韧忍而且贞坚。感其品格,简约质朴,不弃山野之贫瘠;悟其真性,热情奔放,不羡城郭之繁绵。凛凛战严寒于冬末,不与百花争娇艳;殷殷献芬芳于春初,但得孤芳斗春寒。欣其一花争艳,十里飞霞;羡其四方响应,万山红遍。叶翠四时,却能苍苍覆岭;瓣红一季,亦可熠熠生烟。
杜鹃之义,红色情怀感染。歌盼春风驱散严寒,夜盼天明起于三更。以闪闪红星,而喻前赴后继;以壮烈火红,而歌流血牺牲。电影曾拍潘冬子,戏剧还演杜鹃山。
嗟夫!赏佳卉,开心而趣生;惜春时,相逢而情遣。祝诸君,鸿运当头,常温谷雨诗会之精彩;愿诗友,红红火火,共创美好生活之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