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柏金
1943年初春,乍暖还寒,在长江边棠山傍崔某、周某几户人家里,住进了十多个陌生人。崔、周几户人家开始惊讶,后听说他们是新四军五师、中共黄宿工委派出的武工队,到彭(泽)湖(口)之间的棠山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武装群众运动便放下心来;同期,新四军五师十八团政委郑重奉郑位三之命,在湖口进步青年张亚北的带领下,从湖北段窖镇斜插彭泽严家山,联系上彭泽独立大队长商群(属七师),郑、商会谈后,便设立中共彭湖工委,商群任书记。自此至1944年初,五师先后分四批次630余人,从皖、鄂来彭湖、彭至(德)地区,与棠山武工队共同开辟湖北大悟五师与安徽无为七师的敌后通道,从而在战略上连成一片,既便于共同御寇,又防止“江南一叶”重演。
棠山处于这一军事通道的关键节点,水陆要冲,人马杂流,时称街镇。
新四军和彭湖工委深知在当时条件下,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抗日武装群众运动、建立五师与七师的敌后通道是要争取多方支持的。一个原为匪首的人物——方来安进入了他们的视线。方来安为地方灰色力量,郑重等从策略上考虑,要建立棠山办事处,需要做好统战和前期铺垫工作,来了个“捉放曹”。通过试探方来安,其匪性不改,便“先抓后放”,抓住方来安,便让方来安请棠山街知名人士担保释放。1943年12月,以知名人士为主体,成立棠山办事处。办事处宗旨实行民主主义,联合各党派进步人士实行抗日救国;征收赋税,解决机关和军队的经费开支;消灭帮会土匪,取缔国民党在沦陷区的苛捐杂税;限制监督伪区政权。1944年正月,建立保卫办事处的彭湖联防大队,由周范廉任大队长。4月,革命形势急速发展,十八团和彭湖工委决定改棠山办事处为棠山军民联合办事处(一个准县级民主政权),由占润民任主任,韩茂义任副主任,办事处设周范廉家。下设民运、宣传、财经、武装股和情报联络站。派出张亚北等特派员,走村串户,请有影响力、倾向革命的人士参加革命。经过近半年的基层活动,在彭湖地区陆续建立起11个联村办事处,并配置大刀、土铳,组织军事训练。1945年元月,棠山军民联合办事处在毛家桥召集会议,颁发联村办事处公章,公开联村任职主任。管辖范围以伪乡界为界,彭湖两县的11个联村办事处,范围相当于一个湖口县。这是在日寇占领沦陷区,国民党伪政、军势力管辖之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并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江西省乃是不可多见的。
望夫山是彭湖必经之路,日寇一个班占据这座孤山,建碉堡、筑战壕、架铁网、挖暗道,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国军曾以一营兵力进攻而败阵。棠山办事处决计智取,由太平联村办事处主任王林和纠察队员共15人,混入一起上山做苦力的人群中。纠察队副队长刘兴以提篮鸡蛋作掩护,剪断电话线,防止敌人通信增援。当山上日军分散时,王林以“挖深些”为暗语,大家便以二对一,将鬼子击倒。王林迅即抢占碉堡门枢,夺取机枪一阵狂射。这次行动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物资。日本营部得知情况后,准备报复办事处。在群众通风报信之下,敌人屡次扑空。办事处和联防大队还出其不意打击小股日寇,缴获武器上缴部队,大米、被絮等分配群众。
办事处开展减租减息活动,通过征税支前。征收此类税款犹如虎口抢食,一次周坤明便遭日寇、伪顽的围堵,不幸牺牲。1944年6月,彭湖工委召开办事处干部和伪乡保长120余人的会议,研究布置秋征,决定每亩征收救国公粮15斤,与减租减息同步进行,佃农负担大为减轻,得到了大多数农民拥护。马步乡(今大垅)金家村秋征踊跃交纳,全村20户10天就交粮1000余斤,超额完成任务。原来国民党的滥收捐税,新四军全部取缔;日伪的苛捐杂税,如今打掉大部分。有一次,在江南挺进支队支持下,办事处将缴获的20担钞票,一部分购置军被,余下的与湖口伪商会会长所捐献的药品、毛巾一道送往部队。这些物资及时支援了五师七师,受到部队的高度赞扬。
抗日胜利后,新四军奉命北上,棠山军民联合办事处及各联村办事处也停止工作,许多进步青年也随军北上,壮大了解放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