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飞鹏
发源于赣北第一峰九岭尖的黄狮港,流经石门楼镇河垅村时,缓缓转了个湾。湾内是公路,可能这里曾是河垅村粮库驻地,这个地方叫仓下。从仓下过桥到河对岸,爬过一道长长长的陡坡,翻过那座小山,一条小路蜿蜒深入,里面十分开阔。有如《桃花源记》描绘的那样:“地平旷,房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当地人把那里称作麻沙坑。武宁方言,“坑”就是口子比较小,进去了地方很大、宽敞平整的意思,和通常的“坑”意思不同。
进入到麻沙坑里面,确实很大。原来有4个村民小组,有王家、土家、肖家、杨家、石湾里、盘石、西岭、长洞、下长洞等村落,现在合并成了2个。姓邹的最多,另有熊、肖、瞿、朱和张等姓氏,共有一千多人口。
不过,据当地人介绍,麻沙坑真正的地名应该是“马嘶坑”,来源于外面的那座马形的小山。从远处看,小山确实好像一匹嘶鸣的骏马奔腾而来。更令人叫绝的是,河对岸的有座小山形如马鞍,叫马鞍山,山下还有一块田,叫马田坵,匹配得非常好。
独特的地名背后往往有着动人的传说,马嘶坑也是如此。当地人讲,马嘶坑地名的来历是这样的:
那座形似骏马嘶鸣的小山是风水宝地,一条发源于白桥村上面桥石(山名)的小河从坑内流出,绕着马形山转了个弯,活像一个秤钩,叫秤钩水。当地人说“皇上只有九曲风水,这里占了一曲”,可见非同一般。据说,马形山是活的,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便到对面的马田坵吃草。当年月色明朗的夜晚,有人曾亲眼见过呢!遇到变天,在仓下可以听到马的嘶鸣声。
传说不知哪个朝代,里面有家人将父母的骨骸葬在马形山的嘴上。因为碰巧葬到了风水的结穴处,刚一葬好,就风起云涌,大雨倾盆,河水暴涨。回到家里,他的媳妇便怀孕了。
后来,他的媳妇生了一个儿子。儿子渐渐长大,因为有风水护佑,虽然没有从师学艺,但天生武功高强。他的媳妇原来只是个普通农妇,现在也变得非常厉害了。特别是轻功了得,把摊谷耙竖起来,她可以坐在上面梳头。她还在对岸的马田坵种了三担六斗油菜籽,传说等到油菜籽成熟收割,都会变成兵。三担六斗油菜籽,每一粒化成一个大兵,那是多么庞大的队伍呀!到了那时,这座山会化成骏马,安上对岸的马鞍,让主人骑着它起兵造反。
可能是这事闹得动静有点大了,传说皇上坐殿时都感觉到地在动、天在变。他命人巡查,发现这事应在马嘶坑。有人要造反,那还了得?于是赶紧派官兵下来征剿。
因为菜籽还没成熟变兵,战马没有上鞍,没有兵马,那家人独立难支,没法和官兵对抗。家里其他人被官兵杀掉了,媳妇和她儿子因为功夫利害冲出了重围。他们从仓下的小路往山上跑,准备逃到九岭山那边的靖安县去。跑到三联村茶畲埚下面,为了避免被官兵赶尽杀绝,媳妇和儿子分手了,那个地方现在叫分手坳。媳妇逃到到罗溪乡尧山村芜塘里,要上一道长坡。她又累又伤心,想到一家人的悲惨遭遇,痛哭不已,哪里现在叫啼哭岭。到了尧山村梨树下,马上就可以过靖安了,还是被官兵追上杀掉,现在那里叫杀人坳。
官兵知道这一切都源于那座坟葬到了风水的结穴处后,为了永绝后患,他们把坟毁掉了。让他们感到吃惊的是,掘开那坟时,里面竟然长着一个人正在上马的样子,其中一只脚搭到马背上了。如果另一只脚也上去后,官兵就斗不过那家人了。官兵把那全都毁掉,重新用土掩埋,并用铁水浇铸,让他永远不得翻身。据当地人讲,那坟叫做铁丘坟,就在进马嘶坑桥头的山嘴上,当年修建公路时被毁掉了。官兵们还把马田坵的油菜也毁掉了。当时菜籽快成熟了,有的长出了人头,手里还拿着刀枪。官兵们一顿乱砍,只见血流成河,人头滚滚,落到下面的山沟里,那里现在叫菜籽沟。
这还不算,官兵还把马形山的风水也毁掉了,以免以后再出这样的人。那条秤钩水被改道拉直,并在马形山的颈脖上开了条路。颈脖子都斩断了,那马自然也就死了。那里现在叫马颈,进出马嘶坑的路就是从那里经过的。
媳妇虽然被杀,但他儿子逃掉了,最后结果怎样,不得而知。我想:风水都被破坏了,即使他存活人间,又能怎样?估计他也只能把仇恨埋藏心底,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这个传说有点玄乎,似乎真的又有点来由。要不,那里怎么会留下马嘶坑、马颈、马田坵、马鞍山、秤钩水以及分手坳、啼哭岭、杀人坳等相关地名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遐思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