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淑华
春日的阳光,温暖柔和。
街道如此空旷,高楼孤零零立在那儿,偶尔,有一辆车缓缓驶过,高音喇叭提醒大家:戴口罩,不聚会、不聚餐、不去人多的地方。
仿佛是一部电影的片段。以后的日子,你可能总会产生错觉,以为这一切不是你所亲历的,但你清楚地知道,它的确真实地存在过。
3月23日
最近,你总是睡得很晚,一岁半的女儿也越发淘气,有时候一两点,还在翻腾,她在吵着要爸爸,他已经很久没有回来了。
早上六点,女儿还在熟睡中,手机不停地振动。你的心有些不安,但你还是装作镇定地接了电话。是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要求八点之前赶到状元村小区协助核酸检测。
你看一眼女儿,她正翻了个身,你小心翼翼地穿上红马甲。赶到状元村小区,已有工作人员在忙碌。地上,一堆材料。社区人员告诉你,你们需要搬运物资、拉警戒线、搭棚子、画线,所有准备工作在十点半之前要做好。
你们搭了两个棚子,划分了等候区、登记区、检测点三个区域,搬了桌子和塑料凳子来。一切就绪,有人告诉你,需要穿上防护服了。你拿了一套,费了些劲才穿上,你慢慢体会出这些天医护人员的辛苦。在核酸检测做完之前,你必须不喝水,不上厕所,不脱防护服。
医护人员已经来了,她们迅速穿上衣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取咽拭子,动作娴熟。小区居民已在等候区等待,长长的队伍排得看不见尾。
你有些急躁,情况比你想象中更复杂,人群中开始有些担心,有些怨言,有人想插队。你只有一而再地给他们解释,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核酸检测开始了,两排队伍缓慢进行,你又开始扫码,测体温。不断有人问你,“我们这儿有多少例?”“明天还要做吗?”,你只能告诉他们关注官方媒体,每日会发布准确消息。
这儿的小区,多数是老人带小孩读书,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你们要一个个帮他们输机办理。快到两点了,你们还没吃饭,也顾不上吃饭,还有很多的人等在那里。人群抱怨速度慢、效率低。
太阳烈烈地照在头上,你不停地向他们解释,你觉得自己的嗓子要冒烟了,防护服让你透不过气来,你觉得自己要晕眩了,好希望这是一场梦。醒来,你可以美美地喝上一杯热茶。
可是,你还在这里,你依旧不停地说,不停地解释。人群中,有人说:他们也不容易,都没吃中饭。那一刻,你觉得理解的可贵。
下午,有志愿者来帮忙。两位中年人,一位协助扫码,一位协助放行。明显,工作效率高了许多。
吃了晚饭,问小区的物业,据说只剩不到五百人,大家顿时觉得看到了希望,可以在十二点前完成今天的工作。社区干部把电线牵到了核酸点的棚子里,要挑灯夜战了。
九点四十,最后一名居民离开,提前结束了工作,你有了胜利的喜悦。
3月27日
每天,从核酸点回家,你都感到手脚酸软,嗓子疼痛。
第二天早上,你依旧准时出现在小区里。他们笑你,打了鸡血。你只是觉得,在这场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
慢慢地,你适应了这项工作,虽然核酸检测的效率越来越高,越来越有序,但每次仍然会有状况发生。
天,下着暴雨,一柄柄雨伞向前移动。放行、扫码、摘口罩、捅嗓子、戴口罩。
突然,医生说:停下来,怎么感觉这个管子不太对劲?
一位十五岁的姑娘把试管装在口袋里,忘了给医生。
你只问了她一声,她低声啜泣着,你还得安慰她。
两组居民要重新做核酸检测,你们一个个打电话把他们叫过来再次检测。
一个差错,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来解决。
疲惫,懒懒地提不起劲。
四点半,工作结束,你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价格维持原样,顾客极少,而平日里,结账的队伍都拐着弯。你不免默然。
晚上,又有电话打进来,你要回办公室加班了。
你犹豫着,是否给你的同事打电话,想想还是算了,她们都在忙着,有些人家里还有小不点要照顾。你虽然理解这段时间大家的辛苦,但这意味着你必须一个人加班。
那一刻,你的眼泪掉了下来。你不清楚,你为什么那么脆弱。你打了电话给老高,你的同事兼同学,他立马赶了过来。
后来,你静下来,把材料写好,发给领导审核。
十二点,你们下班。坐在车上,窗外,这座城,灯火微明,美丽如昔,却又陌生遥远,安静不语,这是你的城啊,为了她,大家都付出了很多。
夜里,躺在床上,睡不着,竖着耳朵,听一切可能的声音,想无数可能的结果。黑夜里,隐隐地,有女人低声啜泣,你想披件衣服下去,告诉她:不要哭,成人世界的难,要靠自己捱过去。
3月29日
你是一名普通人,你渴望回到那个平凡而熟悉的轨道里,有日常烟火,有百姓烦恼,有喜悦,有梦想,有光亮,还有爱。
你看到,新闻报道里:父母都在抗疫一线,姐弟两人挂着二维码的牌子自己去做核酸。你突然便哭得不能自已。你也是母亲,你能理解一位母亲的心。
你想起你的女儿,那么可爱,粉嘟嘟的小脸。这个春天,你本打算带她去看早春的花,白的梨花、粉的桃花,各色的樱花。
只是,这个春天,太迟太迟了。
你的儿子,即将高考,你已无暇顾及,在核酸检测的第一天,他便搬进了学校宿舍。那天,你看着他,一个人,瘦瘦小小的身躯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你的视野。
你想,疫情过后,要给儿子补过一个生日,要和女儿一起去看外婆,要照一张大大的全家福挂在墙上。
刚才,老公跟你视频,他是一名警察,在交界处值守点,已半个多月没回来了。
他瘦了,憔悴,声音有些异样。
你看见,朋友圈有人发了一则关于他的报道:他所在的防控点处于省界,车流量、工作量极大,这么多天,他蹲守在值守点,一直拿着话筒喊话,嗓子喊哑了。
你为他感到骄傲,你悄悄在朋友圈为他点了个赞。
今天,你想告诉他,你心里也一直暖暖的。
开展“敲门行动”时,你感到居民对你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那个卖水果的店主,一位黑胖的中年男子,拿香蕉给你吃,你不要,他硬塞进你手里。
他说,往年这个时候,是他的生意旺季。但今年,他叹息着说:希望这场疫情早点过去,谢谢你们啊。
一位退休教师,你在他家询问完,他突然说一声:辛苦你们啊。
只这一句,你觉得,你们的努力值了。
回家,与闺蜜聊天,你告诉她:因为核酸检测,你瘦了三斤。
她笑:正好,你不嚷着要减肥吗?
你说:可是,脸色好难看,又干又黄的。
她大笑:那就把微信名改为“人老珠黄”呗。
你也笑,幽默得可爱的人啊。
你想,这个世界,还有让你心里一紧的人和事,也有,让你突然嘴角上扬的人和事。
以 后
上班,交替在办公楼和值守点。今天,你在办公室办公,饮水机无水了,你随口喊着“老董,帮忙换桶水”,才发现,办公室只剩你一个人。
大家近在咫尺,却仿佛很久没见了。
你知道,你是想念他们了,想念你们其乐融融的谈笑,想念你们工作时的探讨,想念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那些日子,仿佛是昨天,又仿佛隔了一个世纪般遥远。
现在,一切都在好转,常态化防疫。
出门时,邻居向你翘起了大拇指:这次,政府组织得不错,五天社会面清零!你笑笑,想起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
上午,你刷到一条新闻:镜头下,超市里,一位普通老人,俯下身,挑选着一把新鲜的蔬菜。明明是日常,却令人动容。
你打开电脑,把这段日子的经历,真实地记录下来,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