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 菜
2018年底,帮母亲在农村老家建了幢暂可栖身的小房子。虽然周边空间非常有限,我还是顺从母亲的心意,在屋旁留了半分左右的空地没有硬化。母亲在田地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要叫她完全放下手中的活计恐怕是难以做到。有了这半分地,逢年过节,假期回家,母亲也有了方可略施拳脚的地方。
2019年国庆假期,在母亲的指导下,我给空地上撒下了四行小白菜的种子。一个月后的周末回去,可能是因为干旱的缘故,菜籽基本没有发芽。我要再种一遍。母亲说,现在已经错过了季节,等春节回家时,这个菜即使长出来了也很小,再等年后清明节回家,菜就全部老了,种下去是白费种子,得不到受用。
我没有完全听从母亲的意见,还是抽空重新播撒了小白菜种子。心想:有没有收获,是不是受用,这不是重点。关键是播洒了种子就会有希望,人不就是在一个个希望的实现与破灭中生活吗?
春节回家,这次干旱问题解决了,小白菜都长了出来。不过正如母亲所言,都长得非常小,才三、四片很小很小的菜叶。如果用来做汤或做佐料勉强可以,要单独做菜,恐怕四行全部加起来也不到一、两碗。春节总共七天假,真的只有看着它们可爱,却没有享用这些劳动成果的口福了!
然而,就在春节前夕,全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紧接着是延长假期、延缓开学……再加上立春季节的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我种的小白菜也以一天一个样的速度在拼命的拔节生长。我和爱人隔一天摘选一碗,而经过摘选松土的小白菜长势更加喜人。尤其是傍晚时分,偶伴细微春雨,摘选白菜,顿时感觉杜甫笔下的“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既是艺术,又是生活,是一种我们凡夫俗子也能享受艺术般的生活。
在美美品味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不免回想,设若当初只按一般的认识去计划,决计是不会在那么晚的季节再洒上那几行菜籽,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收获。机遇总是在经历几个拐角处再来临,而能抓住机遇者,一定是勤撒种子、勤播希望之人。
栽 树
元宵之后,尽管疫情形势还非常严峻。但为了做到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不误,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各地按照风险等级的不同,逐步有序地复工复产。行政机关作为运转中枢,自然更要有序复工,我便带着一家人,从都昌老家赶赴九江上班。爱人是小学教师,根据要求需做好网上授课的准备工作。孩子是大一新生,离原定开学时尚有半个多月。而因为疫情的缘故,还不知要延缓到什么时候。
全家在九江,但只有我一人上班,爱人和孩子成天就是呆在楼上,买菜也是网上下单,送到楼下。除了偶尔戴口罩下楼扔个垃圾,基本不会出门。就这样过了两周,我提议再把家人送至老家,在老家至少楼上楼下,每天也要运动几回。再加上乡下空气毕竟更好些,还可以烧自己劈的柴,吃自己种的菜。至于我一个人,周末就可以下乡,周一到周五就在九江上班,反正高速公路是全免费的。
而就趁着这每周往返的机会,我便琢磨着当在房前屋后栽种些什么。于是我们联系购买了几颗果树苗。半分的空地是种不了多少,我只栽了两棵,多了便没办法种菜。剩下几棵树,没有空地种,我便翻出老房子里用的旧水缸,破瓦坛,放到厨房顶上。再在里面盛满泥土,栽上葡萄及几棵果树。
周末我在家时,就会悉心给它们浇水、施肥。到了工作日,我便叮嘱女儿:不下雨的时候每天早晚都要给树苗浇水。不爱运动的女儿,起初极不情愿,每天要地面楼顶的跑,看到的都是几截枯枝似的树干。然而到了第二周,一会儿女儿告诉我葡萄树长出了嫩芽,一会儿又说山楂树长出了绿叶。然后还经常从微信发图给我,这是葡萄的第一片叶子,这是第二片,第三片……从图片发送的情况看,女儿现在一天不只跑两次。似乎给果树浇水,观察它成长已经成了饶有兴趣的事情。我便再次叮嘱说:天不下雨可浇两次水,如下雨了,就不需要浇,果树的生长有它的规律,可不能为了快点长大来个拔苗助长哦!
树苗种下后的第三周,我发现山楂、葡萄、猕猴桃、树莓都已经焕发了新的生机,成活应该都没有问题。与此同时,我又从淘宝上网购了一些桂花、菊花、兰花的种籽,在空地和楼顶上种满了各种花草。
疫情期间,最暖人心的一句话是:每一个冬天的结束都是春暖花开,每一个春天都会如约到来。事实上,今年的春天之所以迟迟不来,这表面上病毒在作祟,而究其根源,却是因为人类对自然开采过多,修复太少;索取过多,奉献过少。每个人都应当为此反思并采取切实的行动。只有埋好了种籽,我们才有信心在冬天静待花开;只有付出了汗水,我们才能够在春天来时欣赏到百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