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就要到了,康明家的桌子上,摆着两篮粽子。
一篮是母亲送来的,竹篮提手上系着一根红布带;一篮是大嫂送来的。母亲裹的粽子是米粽,糯米和粳米混合的全米粽子;大嫂送来的粽子是超市里买的,是多味粽,有糯米包蛋黄的咸粽,有包赤豆泥馅心的甜粽,还有加一块肥肉的油粽。母亲说,这米粽是最平常的了,青青的粽箬白白的大米,清纯养人;大嫂说这多味粽好吃,咸鲜甜蜜油不腻,有品味。
康明就兄弟俩,哥哥康亮,大康明一岁。兄弟俩从小文气,从不调皮捣蛋,放学后兄弟俩总是捧着本书在场院里看,有时也讨论些功课上的事。到兄弟俩高中毕业那年,母亲脸上时不时就有了愁容。还是兄弟俩读小学时,父亲出车祸没抢救过来,去世了。从那起,生活重担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一家人勉强图个温饱。从小学到高中,母亲咬着牙没让儿子失学,如今两个儿子都有希望考进大学,可这大学费用……为此,母亲犯了难,手心手背都是肉,亏了哪一个也心疼。
那天,康亮在学校当志愿者。康明说,娘,让哥哥考吧,老师说他成绩好,考清华没问题。
母亲看了一眼康明,说没你的事,好好准备考试。
那天,学校安排康明给同学们辅导,要晚点回家。康亮说,娘,让弟弟考吧,老师说他成绩好,考北大没问题。
母亲看了一眼康亮,说没你的事,好好准备考试。
说完,母亲背过身去,眼泪直流。
高考几门课考试,康亮都是第一个交卷。后来他说,他根本就没看题,随心所欲地落笔,半个小时后就交卷。
康明接到省城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康亮准备了两碗米酒祝贺弟弟高中,兄弟俩举碗碰了碰,喝了。康明说北大费用太高,我没填。康亮伸手就扇了康明一个耳光,吼叫,你糊涂。
第二天,康亮就跟着邻村舅家表兄弟到市里去打工了。打工赚钱,按时提供给弟弟学习和生活费用,让他安心读书。
康明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几年后调进省政法委当了处长。康亮也争气,打工期间自学考试拿到大学文凭,考上了家乡市里的公务员,后来当了市城建局副局长。
村里人都说康家祖坟上冒青烟了,两个儿子都是“额骨上放扁担——头挑的”。听了这话,母亲脸上全是笑。
母亲不肯进城跟儿子,一个人住在乡下。母亲说城里的房子像鸽子棚,气都透不过来,乡下空气多好,新鲜没污染。
往年母亲给康明送粽子,一天来回省城,送到就匆匆回了,任凭儿子儿媳怎么挽留她都不肯住一夜,说乡下一大堆事情等着她呢。今年不同,母亲放下粽子,就坐下了,好一会,才说要走。
娘……康明喊,你就住下吧,今天别走了。
母亲摇着头说,亮亮那事,别听别人的,按规矩办。看见母亲的眼里全是泪水,康明的眼睛直发涩。
母亲刚走,大嫂来了。大嫂泪流满面地说,他叔,看在同胞兄弟的面上,一定要帮帮亮亮,母亲不能没有儿子,你侄儿不能没有父亲啊……
康明的心,被大嫂的话撕裂得生疼生疼。
康亮的事是大事。
那天,市区那座22层高封顶没多久的商贸大厦“哗啦啦”顷刻间倒塌成为一片废墟……“豆腐渣”工程!很快,康亮被“双规”了,纪委查明康亮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让没有资质的建筑队承建,建筑中偷工减料,造成大厦倒塌,人员伤亡。检察院对康亮提起了公诉……
康明看着这两篮粽子,心情越来越沉重。忽然,他伸手拿起一只母亲裹的米粽,又拿起一只大嫂买的多味粽,一手母爱一手亲情,他的手不禁颤抖起来,心里喊了起来:哥啊,你糊涂啊!
康明连夜自驾车回到乡下,他要和母亲好好谈谈。
母亲说知道你会回来的。我裹了一锅米粽,你带给亮亮,他喜欢吃粽子……你对他说,娘说的,多味粽是有滋味,只是一不小心就可能吃出问题,咸了血压会高,甜了血糖要升,油了来脂肪肝;米粽好,青青的粽箬白白的大米,清纯养人……
康明明白母亲的意思,心里酸酸的,眼里滚出了泪水。母亲的话字字铿锵,就如当年对他们兄弟俩的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