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冷春晓 谢小明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这是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用的一首蔡云的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苏州人正月初五迎财神的情形,其实新年求财问神已成了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修水县城余巷70号就有一座财神庙里,至今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财神爷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在我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我国主要供奉的五大财神,分别是:王亥(中)、比干(东)、柴荣(南)、关公(西)、赵公明(北),还有其他四方财神:端木赐(西南)、李诡祖(东北)、范蠡(东南)、刘海蟾(西北)。这些财神曾被道教分为“四面八方一个中”的九路财神阵容。财神又被分为文财神、武财神、正财神,也有五路财神之说,那就要加上偏财神利市仙官和准财神刘海蟾。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比干等被奉为文财神,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财神爷倾注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发财致富、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修水财神庙是湘鄂赣边三省九县著名的财神庙。自光绪年间至今,这里盛行各种香期庙会,人流如潮,香火旺盛,商业繁盛,财源滚滚,是集休闲、游览、商贸、餐饮于一体的财源滚滚之地。 财神庙正殿供奉赵公明、关圣帝、比干三位财神,分别代表着正财神、文财神、武财神。
正财神是赵公明元帅。在《封神演义》中,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因为赵公明生于除夕子夜时分两年之际,所以商人们在除夕夜都要在家一夜坐到天亮,迎接财神降临。武财神是关圣帝,即关羽,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有“桃园三结义”典故。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清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县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仪进行春秋两祀。从此,关羽成为国家祭祀的主神,达到了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祭祀关公的庙宇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祭拜关公。关公神像形象素有“横刀夺财、立刀夺命”之说。所谓夺财:是招揽生意、开拓市场、招财聚宝。所谓夺命:是消除小人邪佞、驱邪避煞、庇护守卫。适合家中供奉,镇宅辟邪。
文财神是比干,因封于比地,故称比干,殷商王室的重臣。比干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无心”的比干死后升入天堂,玉皇大帝封他为掌管人间财库的文财神。在民间,脑洞大开的生意人就认为无心之人自然无偏私,办事一定公道。所以在比干手下做生意一定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如此一来,生意人就把他作为财神供奉了起来。文财神比干神像的形象与天官相似,面目端庄,脸庞清烁,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登元宝。
赵公明、关公、比干或忠臣义士,或有突出贡献者,因此人民把他们的忠义仁勇精神作为一种信仰,希望神灵能够保佑自己财运亨通,也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
财神庙祈福活动主要有:守岁,即除夕夜 “燃灯照岁”、以祈来年岁岁平安、吉祥如意。子时香,大年初一的晚上子时鸣钟发鼓,上香祈福。点福灯,庙内设“平安福、状元福、姻缘福、财神福、长寿福”五福吉祥灯,信众可依需要点灯祈福。迎财神,大年初一上午举办迎接财神祈福法会。
古时祭祀方式一般是点烛焚香,叩拜礼佛,如今为了环保与安全,庙里面已经减少明火,祭祀方式与时俱进,如敲钟、扣锁、系丝带、摆元宝等。迎财神、拜财神,这些传统习俗在华人中影响广泛,有许多人或在家中贴财神像、供奉财神,还会去各大财神庙中祈福。随着网络贸易的兴起,网店的大量涌现,在线财神、电子财神受到青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与道相悖,求也难得。正如庙里对联:“财源有路诚为经,神法无边信作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忠告,它告诫后人取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就是要遵纪守法、符合道德伦理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