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压岁钱 2021年02月07日  

  ■ 罗旭初

  关于压岁钱的传说,我没法考证,但那份长辈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与祝福却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压岁钱,在我的家乡洗心桥乡(今九江市柴桑区港口街镇)有一种说法,就是没有结婚的孩子,无论年龄多大,长辈每年除夕都会给一份压岁钱,小小的红包里装满了满满的爱与祝福。

  过年,对所有的孩子来说,都是快乐而幸福的憧憬,尤其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那曾经坐在门槛上或青石板上发呆的岁月里,想着过年时有好吃的,还有亲人围坐在方桌旁热热闹闹的场景,心里总是格外的甜。当然,最让每个孩子所期盼的还是给长辈拜年,因为可以收到压岁钱。那时我们收到的压岁钱不像现在用红包装的,长辈们都是从棉袄里的“荷包”里或穿在里层的“卫生袄”口袋里掏出用手帕包着的钱,再慢慢打开,摸出一角、两角钱给我们作压岁钱。

  因为奶奶特殊的身世和一些特殊的原因,所以在童年的记忆里,过春节时,她老人家总忘不了给我说一些规矩,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要懂礼貌等。每年除夕吃过年夜饭,奶奶会送上好听的话语,还会给我五角钱的压岁钱。要知道,那可是奶奶帮人家带小孩和夏天在街头卖茶水时积攒下来的。

  过年那段时间,到晚上睡觉时,我天天把所有的压岁钱放到棉絮里。睡前数了一遍又一遍,包括外婆、舅舅等长辈们给我的,足足有近四元。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我在镇西头玩时被人追,我拼命地跑,可快要到家时,却被一块石头绊倒,等我爬起来,发现膝盖流血了。我开始大哭,奶奶迎了出来,那个人才没了踪影。当我跟着奶奶走进房间时,才发现我口袋里的压岁钱不见了,眼泪顿时涌了出来。早上起来,我乖乖地走到奶奶面前,把压岁钱递给了她老人家。奶奶乐呵呵地问道:“看你天天晚上睡在床上数钱,怎么让奶奶保管了?”我难为情地低下头:“怕丢。”奶奶笑了,摸着我的头说:“放心,奶奶知道你爱看书。等过完年,你拿这些钱到书店去买些你喜欢的书看。”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自己用压岁钱买的第一本书是《杨朔散文选》。四十年过去了,这本书仍在我的书柜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年的晚辈往往给年迈的长辈发压岁钱,以表孝道。记得工作后,每年给我姑姑压岁钱的同时,姑姑还执意给我压岁钱,尽管只有两元钱,但我很开心。在她老人家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永远是她最有出息的侄子。

  如今的压岁钱,早不屑以角、元计算了,不是一百、两百元都羞于出手。我那臭小子,大学毕业前给他两百元,他随手往电视柜旁一丢,全然没有我那年代得到一角、两角的压岁钱那样如获珍宝了。现在想想,那真情的时光里,总会有许多难忘的记忆值得我们去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