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不回的年味 2021年02月07日  

  ■ 桂孝树

  有一首歌这样唱过“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出门在外的人们对年的渴望,对家的期盼。多少人把乡愁和思念给了那张小小的车票,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回到陌生却又熟悉的故乡,只为藉慰那份久违的亲情;回去后才发现,虽然故乡还在,却是物是人非,自己无法融入其中;小聚数日匆匆离开,重新回到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城市打拼,给父母或者孩子留下无尽的牵挂思念;年年如此,周而复始,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 

  每年春节千门万户欢乐相聚的时间里,茫茫人海中,有欢笑,也有忧愁,年底工资拿不到,有时间却又回不了家,路上的平安,旅途的艰辛,孩子的红包,儿女的孝顺,久逢的朋友,大人和小孩同放烟花,那样不是欢乐与忧愁交融。 

  年总是忙忙碌碌地过,没回家前,考虑着回家后的场景,考虑着明年的发展去向。离家的打工族,分居两地的夫妻,都盼望着过年团聚的时光。在我童年的时光里,最美好的日子就是乡下过大年,那家家户户炒年货里传出的香味布满了整个村庄,小孩们热闹的声音,夹杂着时不时传来的鞭炮声让人觉得年味是如此的浓。长大后因长期在外漂泊,对年的渴望如同畅饮一杯乡愁的老酒,沉甸甸的灌注在寂寞的胸口。 

  现在年轻人春节回家,最害怕的是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盘问,问得最多的话题无非是:谈女朋友没有,这么大了怎么还不去相亲,什么时候结婚啊,结婚几年了怎么还不想生孩子,在外面工资高吗?父母唠叨的则是“别人家的孩子”系列,别人家的孩子又考上了公务员,别人家的孩子又生了孙子。为了应对亲人的问候,苦于应对的年轻人就滋生了租个车子或者租个男女朋友回家过年的别样风景。 

  许多老人原本以为子女回到家中,能够在一起话话家常,结果春节里最多的场景就是一大群人一天到晚拿着手机聊个不停,抢红包、刷朋友圈的,卖个萌的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和父母说说话。 

  真的很想奉劝沉迷于手机娱乐的朋友,多陪陪家留守在家中的父母,多和他们促膝长谈,多陪陪孩子,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享受下这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 

  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富裕起来的农民一次次搬新家,搬进了环境更优雅的小区。一回回迁新址,住进了公寓,只是住进城堡的农民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多少人从未和同楼层的邻居见过面,有多少人从未和同楼层的邻居说过话,又有多少人见到邻居低头略过。少了农村里那种久违的问候声,给人的感觉城里和乡下真的是两重天。醇厚甜美的年味儿只能失落成为脑中时常放映的老电影,那种杀年猪、打年豆腐、做年糕、蒸年酒、办年货、炒干货,祭灶神、打扫房屋、买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的热闹场景想得出、看得见却再也走不进、摸不着,只能在停留在脑海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