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彦明
走进都昌县蔡岭镇衙前曹村,仿佛能嗅到历史的沉香。风,轻轻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诉说着一座楼阁的前世今生。
眼前这座重建于2021年的古朴典雅的南宋风格阁楼,静静伫立在岁月河畔,新修的飞檐斗拱与“水阁遗基”相互凝视,仿佛两个时代的灵魂在对话。这,就是星凤楼。
八百多年前,南宋理宗宝庆元年的余晖,洒在告老还乡的曹彦约身上。这位南宋淳熙八年的进士,朱熹的挚友,一生在官场辗转,从兵部侍郎到礼部侍郎,最终官至兵部尚书,著有《昌穀集》《经幄管见》,却在暮年归乡,开启另一段传奇。
在家乡置地建楼,不是为了享受,而是暮年的内心,依然激荡着一腔热血。楼建好后,理宗皇帝御笔亲题的“星凤楼”匾额,宛如一道神圣的光,照亮这幢即将承载文化的楼阁。楼依八卦阴阳太极的鱼眼而建,四周栅栏临水,似在守护一泓文化清泉,阁前石桥横跨,连通着尘世与墨香世界。
走进彼时的星凤楼,屋内弥漫着淡淡的书卷气息。书架上摆满了曹彦约穷尽一生收集而来的珍贵古籍,泛黄的纸张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思想。墙壁上悬挂着的书画,或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曹彦约自己的笔墨,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历史,描绘着一个时代的风貌。
当年,楼下茶香四溢。曹彦约与好友们围坐在一起,谈诗论道,分享着彼此的见解与感悟。曹彦约心中有团火,燃烧着传承文化的热望。彼时南宋偏安杭州,北方文化在少数民族统治下逐渐式微。他要将中国排名第一的法帖《淳化阁法帖》中的精华部分,加上自己收藏的全部名帖,倾尽全力石刻成《星凤楼帖》。他欲借助中国书法的薪火,延续中华文化的根脉。
这是一项何等浩大的工程,其中的重重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众刻重模,精善不苟”。一笔一画,一刀一刻,镌刻着文化的坚守。三年时光匆匆,他倒在未竟的事业上,然而,他的精神如同一把火炬,为子孙照亮了一条传承之路。
曹士冕,曹彦约之幼子。他禀赋卓异,于书学领域造诣深厚,集大收藏家、书法家、帖学家、版本学家诸多身份于一身,更是“兰亭学”的杰出学者,摹勒法帖的个中高手。尤为可贵的是,他身为文人,怀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对于父亲的情怀,他洞若观火。在父亲病危之际,他毅然请辞德化(今属九江柴桑区、濂溪区)县令之职,归家养亲尽孝,同时,矢志传承父亲的精神遗泽。
彼时,正值乱世,战乱频仍,书画文物惨遭践踏。曹士冕痛心疾首,遂立志倾其一生,投身于书法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大业。他从父亲手中接过刻刀的瞬间,他身上肩负的就不仅仅是家族使命,更是文化传承的千钧重担。
一晃十年,曹士冕在书法碑帖的海洋中遨游,他博参书法,众揽碑帖,详加考证,梳理源流,并于公元1244年著成《法帖谱系》,为宋代帖学点亮一盏明灯。
就星凤楼书法史而言,曹士冕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就中国书法史而言,曹士冕代表南宋书法史上的最后一抹余晖。
曹彦约之孙曹之格亦不负先辈期许,他继承了家族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在刻帖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完美。他四处寻访名家碑帖,与各地的书法爱好者交流切磋,汲取灵感与经验。
他所做的不仅仅是刻帖,更是在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古代书法的魅力。又是一个十多年的时光,他在公元1269年刻成传世极稀的著名丛帖《宝晋斋法帖》。
曹氏三代,以三十年光阴,汇聚成中国书法的宝典,星凤楼也因此成为中国书法的高地。
然而,历史的风雨无情。元兵的肆虐、日寇的铁蹄、时代的动荡,让星凤楼一次次遭受重创。
元兵入侵都昌时,战火纷飞,星凤楼在硝烟中摇摇欲坠,珍贵的藏书和书画被掠夺或焚毁,刻帖的石碑也有不少被损坏。但星凤楼的精神却没有被摧毁,它顽强地屹立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清朝雍正十一年,星凤楼迎来了一次重生。重修时,工匠们遵循着南宋的简朴古风,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华丽工艺。他们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每一处破损的地方,力求还原星凤楼当年的风貌。那些陈旧的木材被重新打磨,斑驳的墙壁被仔细修补,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可时光的考验并未停止,日军入侵都昌时,星凤楼再遭劫难。侵略者的暴行让这座古老的楼阁伤痕累累,原本宁静的村庄也陷入了战火与恐惧之中。星凤楼在炮火的轰鸣声中苦苦支撑,它的命运岌岌可危。
到了1967年,在那场席卷全国的浪潮中,星凤楼终究没能逃过一劫,彻底被拆,只剩“水阁遗基”在风中呜咽。曾经辉煌的楼阁,瞬间化为一片废墟,只留下人们心中无尽的遗憾和对往昔的怀念。
文化的根脉,烙在民族的灵魂深处。新世纪来临,广大社会贤达、曹氏后裔、专家学者纷纷伸出援手,积极助力星凤楼的重建。
其中,广文先生更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星凤楼的重建,他宛如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穿梭于城乡,拜访各界人士,讲述星凤楼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他以自己对星凤楼深厚的情怀,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为这座承载无数记忆的楼阁,筹资募捐,倾尽全力,只为让其重焕往昔光彩。
终于,星凤楼在2021年重焕生机。新修的星凤楼,每一根梁柱都散发着岁月的气息,每一片砖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工匠们按照历史记载和老一辈人的回忆,精心打造每一个细节,力求重现星凤楼当年的风采。
抚摸着新修星凤楼的梁柱,指尖似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这里,有曹彦约的执着、曹士冕的钻研、曹之格的坚守;也有侵略者的暴行、时代的荒诞。星凤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文化传承的精神图腾,以自身的兴衰,见证着中华文化的坚韧与伟大。
站在星凤楼前,望着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建筑,心中感慨万千。风雨中的星凤楼,是一部生动的中国书法史。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坚韧,承载着无数先辈的初心与梦想。在这跨越古今的时光里,星凤楼的故事还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守护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岁月长河中,让墨香永恒飘散。
阳光洒在楼阁上,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熠熠生辉。远处,田野里的庄稼随风摇曳,与星凤楼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或许,这就是星凤楼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