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晒书的日子

  ■ 傅柏林

  一

  清晨,金色的阳光倾泻而下。泡一杯清茶,坐在书房看书,茶香与书香沁人心脾。如今,住房条件好,书房通风透光,书架上的藏书没有霉味,更没有虫蛀。但儿时三伏晒书的情景记忆犹新……

  儿时,我家住在贵昆铁路滥坝车站。父亲是水城电务段的通信工长,生活简朴,烟酒不沾,不善应酬,就是喜欢读书看报,故而书柜里摆放了不少小说、连环画等书籍。由于房子低矮阴暗,梅雨时节,书籍很容易受潮发霉。每到夏天,晒书就成了家里一项隆重的工作。

  夏日晒霉,家家户户都将衣服、棉被等易发霉的物品拿出来暴晒,这是简单的生活常识。每年的七月初七,我家除了晒衣物外,还要晒书。当然,如果这天下雨就会推迟。

  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非得在七月初七晒书。父亲就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东晋大学者郝隆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生性诙谐。七月初七见富裕人家皆拿出锦被裘衣暴晒。而家境贫寒的郝隆仰卧在太阳底下,露出腹部。有人问他干什么呢?郝隆说,腹中诗书太多,晒晒,免得发霉。

  这就是“袒腹晒书”故事的由来。而七月初七就成了我家的“晒书节”。

  晒书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我家晒书颇具仪式感。在小院里,搭上一块木板,将屋中满架的书,一摞摞抱出来,再一本本渐次铺开,让书籍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母亲很珍惜书籍,晒书时用一块半干抹布,小心翼翼地抹去书籍上的灰尘和霉斑,像怕碰疼了那些书似的。发现书有脱页、破损,就用自制的糨糊修复好;发现书有褶皱、卷角,就放上一块光洁的石板,将书压平整;而对于内页中的污损之处,则垫上吸水纸,用干净的毛笔蘸上肥皂水轻拭,再用清水洗去肥皂残留,最后用吸水纸两边夹上,用熨斗弄干。修补旧书的过程,是一个很安静恬然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要专心致志。母亲做这些事时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晒书时,会有一些细小的虫子从书册里爬出来,父亲一边消灭小虫,一边告诉我这些小虫名叫蠹鱼,以蛀食书卷为生,惧怕阳光,在阳光曝晒下无所遁形。

  晒书时,站区的左邻右舍常常凑过来看热闹的,其中不乏爱书、读书之人。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给围观的人讲述晒书典故,传授爱书、护书的知识。殊不知,晒书竟有这么多的学问,父亲的话更是让我受益颇深。

  二

  随着阅历增长,通过读书学习,我了解到历史上“袒腹晒书”除了郝隆外,还另有其人。

  相传,一年夏天,康熙微服私访,路经浙江王店镇,见一老者袒腹露肚在炎炎烈日下晒太阳,深感奇怪,上前问原委,此人叹道:“我满肚子书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没办法,晒晒太阳,免得霉烂。”康熙回京后即召其进京面试,果然满腹经纶,遂当场封作翰林院检讨。此人即朱彝尊。朱彝尊袒腹晒书是有预谋,为的是邀宠当官。郝隆和朱彝尊晒书,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在里面。这也是旧时读书人推销自己的一种方法。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也有过袒腹晒书的趣闻,不过其意与朱彝尊迥然不同。一天,蒲松龄从一家财主门前路过,看见谷场上晒万卷藏书,心生感慨。故而选择一石板,躺在其上,敞胸闭目晒起太阳来。财主觉得奇怪,说:“你躺在这里干什么?”蒲松龄摸着肚皮说:“晒书,我的书都装在这里”。财主听后,满脸羞愧。蒲松龄之举,是对那些只知买书藏书,却从来不好好读书而故作附庸风雅者的极大讽刺。

  三

  晒书的日子必须烈日当头,晒书时要经常翻动书卷,使其所有的层面都得到阳光的眷顾,偷懒是达不到晒书的效果。晒后的书籍母亲要一本本归位,想想那么多的藏书,也是够累人的,可见母亲珍爱书籍,非同一般。母亲生性善良,人缘极好,但对家里的藏书格外珍惜,一次,车站的邻居从家里借走一本小说,久借不还。母亲多次催问,邻居道,一本破书,又不是什么金银财宝,三番五次,要个没完。一天邻居收拾房屋,在墙角找到书后,摔到我家。看到书被糟蹋得断了书脊,母亲心痛不已。之后,这位邻居再次跑到家里借书,母亲婉言拒绝。母亲曾对我说,爱书是一种品德,书品即人品。当时,我认为母亲上纲上线,小题大做。

  36年前,我还在军营当文化教员。一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译》刚买来没读几页,一位同乡言称要借,还没等我开腔,就从我手中把书夺走,扬长而去。后来,任凭我使出十八般武艺苦苦央求他归还,他的眼珠子瞪得比我还大:不过是一本书而已,还有脸讨要?瞧瞧,借书不还,理比天大。之后,当我在人生仕途上走向低谷时,这位仁兄离我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是的,母亲没有说错,书品就是人品。从借书这个细节,可以洞察人的人品修养。一个不珍惜诚信的人,谁又指望他在别人落魄时施以援手?慎借书如同慎交友。

  当时,车站好多叔叔阿姨都是文盲,出门在外举步维艰。母亲虽然只上过小学三年级,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经济再紧张,只要是读书学习方面的开销,母亲都舍得花钱。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同龄人中,我是滥坝车站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铁路子弟,后来成了六盘水铁路地区屈指可数的铁路作家。

  四

  一个暑假的午后,从成都回到家里,我和母亲把一本本藏书放在阳光下曝晒。这些书里有我得到第一个三好学生的奖励时,父亲买给我的、照亮我成长之路的冰心散文集《小橘灯》;有1984年夏天我在八里河东山边境作战前线时,哥哥寄给我的《高山下的花环》;有1987年在警校读书时,我自己购买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每一本书都有一段来历,每一本书背后都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多年以后,母亲因病与世长辞。那一柜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气息,读着这些书时还能感受到当初与母亲晒书时的阳光味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白鹿洞
   第03版:花径
   第04版:综艺
元宵:一个浪漫风骚的节日
殊途(外一首)
流水把我带往远方
童年晒书的日子
乡恋(外一首)
伞扇缘
村后那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