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荣彬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不久,中国上层政坛还是动荡不定,军阀混战。1919年,九江青年志士许德珩成为北京大学民主科学思想的勇敢践行者,他创办《国民杂志》,组织北大学生游行演讲,起草“五四宣言”,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此后,他毕生追求民主科学,赴欧洲勤工俭学,当北大教授,创办以民主科学为宗旨的九三学社,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译丰厚,1990年百岁谢世,《辞海》记述了他的伟大而光荣的一生。
许德珩孙媳应梅珍女士,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和九三学社九江市委工作,任九江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多年来,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收藏、集邮、写作,收藏、研究许老著作及其史料,多次举办许老史料展览,演讲和发表文章,设计、发行许老纪念封等,为传承许老的民主科学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因收集九江名人著作史料,举办展览,编著《九江古今名人传》等经历,对应大姐十分敬佩,曾慕名拜访她。2005年6月,“庆祝九三学社成立60周年暨纪念许德珩座谈会”在九江宾馆召开,对九江来说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全国性会议,由于九三学社九江市主委胡帆热情周到的策划,应大姐和我在会场举办了许老史料展览,受到莅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院士的高度赞扬,并与我们交谈、合影、题词。会后,应大姐对我的帮助和指导也更多了。
2009年,时值许老诞辰120周年前夕,在一次收藏会议上,我遇到应大姐丈夫许正林先生,向他透露,我已将200多份许老文集之外的文章、资料编成《纪念许德珩文集》,正寻求资助出版。没想到,竟得到他们夫妇的热情支持和慷慨资助。本来,她与我针对同一个专题开展收藏与研究,存在竞争关系,对于出书她更有条件和优势,而她却大度地资助我出书。
记得一天周日,我从九江县来到她的家中联系出书之事。到中午,她冒酷暑专程去菜场为我买菜做饭,让我感到十分温馨。不久,九三学社主委胡帆策划筹备了此书的首发式,在会上,应大姐讲了此书的出版过程。
后来,我从九江县政协文史委调到九江市史志办工作,结识收藏、研究九江名人史料的师友就多了,我们便于2018年4月23日创办了九江市职工藏书协会,应大姐自然是协会的主要成员和积极分子。在藏书协会开会或举办活动的场合,别人大多数叫我“会长”,唯独应大姐总是直呼我名,因为她比我大十多岁,我觉得这样叫很亲切。只有一次例外,协会办的九江文艺史料展开幕式暨《九江藏书》报创刊号首发式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几个热心会员提前到会场筹备会务,我建议大家把报纸折叠一下就分发,有人反对说:“折什么啊,就这么发啊。”应大姐幽默地说:“会长说折就折,你还撇嘴呀。”有她在,协会举办展览、座谈会的气氛既轻松又幽默。
退休后大姐搬进了新房里住,原人行宿舍就空着。许多人将空房出租,而她却将旧居办起了个人收藏馆,取名“岁月留金”。她总是设法寻找、策划、联系对此馆有兴趣的各类人群,热情地邀请,激情地讲解,盛情地送别,乐此不疲。展示内容分类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许德珩的一些真迹墨宝、遗物、书信、邮票、纪念封、著作、照片、史料等。第二类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家史、遗物、书信、书籍、照片、史料等。邓稼先是中国第一个原子弹、氢弹的主要研制者,也是许德珩的女婿、应梅珍的姑父。第三类是应大姐本人的邮品,有国内外的珍稀邮票、纪念封等,其中有许多十分珍贵、让人惊奇的外交封,竟有许多中国驻外大使、外国驻华使节签名的纪念封,可见她集邮的专题眼光是多么独到,集邮的技巧是多么高超,如果是长期在外交部门工作,可还有这方面的便利条件,可是她长期在九江工作生活啊!这也是受她祖父早年在欧洲多国勤工俭学、考察及后来以多种方式作国际交流的影响。我看过她编写的评介外交封的画册稿,准备出版。她的一些荣誉证书,让我惊叹,如外交封爱好者联谊会:“荣誉证书,应梅珍会员:您被评为外交封爱好者联谊会成立15周年先进会员,特发此证,以示鼓励。望继续为联谊会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在收藏研究、宣传展示外交邮品,讴歌新中国外交成就的集邮活动中再续新篇章。(北京)外交封爱好者联谊会(章)2018年10月25日”。
近日,我沉痛地获悉,应梅珍大姐于2021年12月3日因肺癌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1岁。从发现患癌到去世,仅三个多月。在九江集邮、藏书等多个微信群中,藏友们纷纷上传对她的悼念图文,言词悲切!
她走了,我们还能为她做点什么?我从手头的文史书中,找到四本有她文章的书:《江西文史资料精萃》丛书第一辑,省政协文史委1999年编印;《九三学社九江二十年》,2003年编印;《九江集邮史》2004年版;《纪念许德珩文集》2010年版,封面署名:顾问:许正林、应梅珍。又一次拜读她研究许老的系列文章和集邮文章。我还从多种报刊资料上见到她获九江市优秀政协委员提案,九江市收藏协会优秀会员,参加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节等活动。
悲痛之余,我还在想,许德珩先生去世已30多年,应大姐几十年来以特有的亲情、学识和技巧,收集到大量的许德珩史料。当应姐走后,这些资料将会遇到怎样的命运和处置?可能有这几种情况:一,在应姐的家人中,有人能继续利用这些资料,宣传研究许德珩,这是资料的上等幸运。二、像大多数藏品那样,若干年后人世变迁,被当作普通旧物处理掉。三、不久的将来,随着应姐家人状态的变化,将这批资料转手到有志于研究许德珩的单位或个人,继续利用、传承,这也是这批资料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