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斗岭,有故事的岭

邱益莲

  ■ 邱益莲

  八斗岭,还是叫八陡岭?不曾考证。这是一座有故事和传说的山,是太清原与黄龙的界山,辈分上它应该是黄龙山的弟弟吧,因为它的后面就是高耸入云的奇山黄龙山。黄龙山是黄龙蛰伏的地方,有龙的地方自然有灵,作为黄龙的弟弟,八斗岭起码也是蟒蛇出没的异山。

  上太清原的村尾,抬起脚就是上八斗岭的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台阶。台阶高低不平,路倒也宽,并排能过两人。石径两边都是山,石级一层层升高,据说有18个拐,拐与拐之间至少有一百多级台阶。你登得气喘吁吁,上方有一见方平地,正欲歇着,一抬头,上方又是笔陡的山路。我一直好奇这八斗岭的来历,只觉得它陡。

  虽然是青石板路,因一路石径迂回陡峭,难以联想起蛩音响处,打着油纸伞的旗袍仕女,在烟草迷蒙处,沾着丁香的幽芳,结着罥烟眉似愁含怨徐徐走来的风景。那是在蜿蜒的江南小巷、平坦的石板路上才会发生的故事。这里是只有渔樵之人或贩夫走卒才攀行的山路。八斗岭上的女孩嫁到塅下,夫君往往觉得自己要比山里人高一等。山路难行,上去太陡,下来更是目眩。山下的女婿上丈母娘家,会一路唱着自编自导的歌:“上岭脚骨软,下岭脚打闪。丈母娘不杀只鸡给我吃,只来这一转。”人未进门,歌声已飘进丈母娘的耳朵,等到进屋时,丈母娘真的就端着整只炖熟的鸡在那等着。

  上到山顶,路边有一座石屋。这屋子有些年头,至少有几百年了,很有可能修建于晋时。房子是石头砌的,麻石的墙壁,青石的屋顶和地面,只有门是木头做的。正门很阔,是大户人家的规格。门当户对,晋人等级森严,不同阶层的人门窗多高多阔都有特定的规格,不得越级。房子无人居住,据说本来就是一座殿,叫真君殿。相传晋许真君擒获孽龙就是在八斗岭。孽龙与许真君是同学,他将许真君捡到的夜明珠骗去,趁许真君不注意就吞到肚里据为己有,孽龙顿时法力大增,就开始兴风作浪。许真君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将孽龙擒获,然后将它带下山锁在深井中,并以“铁树开花水倒流”为誓,孽龙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当地人为纪念许真君的大恩,建此殿供奉真君。

  殿内冬暖夏凉,但有点阴森。过往的行人,都会在此歇脚。屋内石椅石凳一应俱全,而且室内干干净净,不知是有人打扫,还是真君的童仆侍弄着。屋后有高高的茅草和参天的大树。在一棵大树底下,有一口泉,大约一平方米大,常年有清水汩汩而出。泉水周围生着茂盛的茅草,只有一个口子是无杂草的,是往来的人取水踩出来的空隙。夏天山泉清冽,喝一口暑热顿时全消,口舌之间有淡淡的甘味。大人说,井上面的大树上有一条硕大的鸡冠蛇,它的冠子又红又长,就像雄鸡的大冠。蛇是守候这口井的,平时它会发出“咯,咯,咯”的叫声。我和小朋友到井边喝过水,但没遇见过那条神蛇。当时口渴难耐,壮着胆过去喝水,心里却万分忐忑,担心树上倏地窜出一条鸡冠蛇来。迅哥早也说过,茅草深处会有赤练蛇。喝过水后只要想起树上躲着的神蛇,就会恐惧不已。

  当时往湖南平江没有通车,八斗岭南面的村民都是越过八斗岭到平江县的。贩卖采购,都是走这条山路。八斗岭上草木特深,各种野果也是多得不可计。每年深秋,母亲会和邻居们上八斗岭采回很多野果,有毛栗、柿子、猕猴桃等,光毛栗就够我们吃上一两个月。秋风一吹,毛栗球的刺都被吹开,裂了个大口子,黄褐色的大栗子落得满地都是,只要弯腰捡。漫山红得似火的枫叶,金黄的柿子叶,橙黄的苦竹叶,苍翠的松柏,有的树上挂满成熟的果子,一阵秋风吹得树叶翻滚,像无数彩蝶飞舞,百鸟在林中歌唱。微霜的山气中夹杂着甜甜的果香,这是八斗岭上一年最华丽、最耀眼的时光。

  八斗岭上有个只角楼,是一处悬崖,悬崖底下是万丈深渊,悬崖上有一口常年不枯不溢的泉。其实只有一滴水经年累月滴着。到泉边只能容一只脚,故叫“只角楼”,也叫“只脚楼”。此地是道家羽化登仙的地方。据说古时有一修道成仙之人,在此一跃而羽化升天。最有趣的是悬崖处有一摩崖石刻,刻的是一千古断联,是应此地风景而作的。诗句是“山石岩泉流白水”,历经千年风霜,至今无人对出下联。有人说是苏轼所作,也有人说是黄庭坚所作,莫衷一是。可以肯定的是,当年有高人曾流连于此。八斗岭是古时文人墨客,道士佛徒青睐之地,想必自有其不可言说的妙趣,不仅是风景的独特,还有风神气韵的超凡吧。

  岭的北面山脚下住着我的姨娘,母亲的姐姐。每年送年礼,我们都要越过八斗岭去给姨娘送节。北边山下有一条大河,顺着河流走,就可以走到湖南的姜树街。这是座古城,当年李自成部兵败退居于此,姜树街一路都是石板路,小小的街市甚是繁荣。不远就是石牛寨,那就是闯王残兵躲避的天然屏障。

  八斗岭上的居民不多,而今修有公路,但过山车般的惊险,不是练成杂技之术的人,没几个敢在这山路上开车,坐在车上都是要有无限勇气。梦里,我常想起儿时到姨娘家游玩的情景,但现在很少有机会再翻八斗岭了。前年,将近90岁的姨娘驾鹤仙去,表兄妹各奔东西,因着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无人走的习俗,晚辈们纵使相逢亦不识。时光流走的何止是年华,也有亲情。

  风物依旧,八斗岭的仙风胜景依旧,只是你我不再依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白鹿洞
   第03版:花径
   第04版:综艺
拾起一粒稻谷(外二首)
八斗岭,有故事的岭
别有南山
礼 物(组诗)
军山上的铭记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