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林森
闲笔也叫闲话。贾平凹说,所谓闲话,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莫言的小说《一斗阁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与农民不一样。如果说地道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那么周氏父子与土地就是青蛙与水的关系。他们可以在水里待着,也可以跳到岸上甚至钻到泥土中或是爬到树上。”
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复合比喻。两个比喻合起来理解当然好,而把它们分开来琢磨也不错。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这好懂。第二个比喻,青蛙与水的关系,就要复杂得多。说的是周氏父子既可以附着在土地上,也可以离开土地,脱离农村、农业和农民,离开了土地,他们也可以活下去,甚至可以活得更滋润。“钻到泥土中”容易理解,但说青蛙“爬到树上”,就是一句借题发挥的闲话——却也不是荒诞无稽,据说真有一种青蛙能“飞”到树上去,叫作飞蛙。作者在这里显然无意于科普,而是蕴含着周氏父子脱离农村后可能有“更好更高”的发展。这样的闲话,有隐含的意义,或许不能算完全的“闲话”?
中国古典小说也有闲笔。在小说中,话语既可以传达内容,也可以疏离故事;可以影响情节的走向,也可以只是水流中的涟漪或泡沫。评论家王彬彬称之为“漫溢话语”。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里,漫溢话语主要用于调侃:“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这是《水浒传》第二回,叙述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以后,被官府追捕的一段文字。对这四句,金圣叹指出第四句是“谐笑”。因为这一句与鲁智深当时的情景毫无关系,在逃命时还要想选择什么样的姑娘做妻子。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这种“漫溢话语”,是为了凑趣而成,与故事无关,脱离了人物与情节而漫溢开来。
鲁迅曾对小说中运用闲笔的必要性有精辟的见解:“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力,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了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
自古锦绣文章,往往是自由洒脱之作,其中不乏“闲情逸致”的闲笔。这些闲来之笔,看似与主线故事或主旨话语并无多大瓜葛,却能起到突出人物性格、调节作品节奏、烘托情景氛围等作用,还可以增强作品的知识性、趣味性,令读者开阔视野,有意外之喜。假如一篇文章,句句直奔主题,字字代圣贤立言,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反而显出作者心态的局促,读来了无意趣。
当代小说创作,特别是中长篇小说,“闲笔”的运用并不鲜见。
史铁生《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写到詹牧师出生时有一段话:“前面已经说过,詹牧师因为差一项‘地阁方圆’,始终没能伟大得了;而且连出生时的史料也早已散失。他自己当时过于年幼,又没记住是否下过雨,是否有过电闪和雷鸣;父母早逝,连生辰八字也是一笔糊涂账。并不是我一味地要套用伟人的路数,实在是因为詹牧师当时只顾了哭,倒把顶重要的事给忘记了。”
其实这段话的内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詹牧师的出生时间不详。从“他自己当时过于年幼”开始,就是闲笔(“史料散失”也是一种故作庄重的谐趣)。初生之子何来记忆,幼儿降生时的大哭只是本能,任何婴儿对自己的出生时间根本不负任何责任。作者有意使用夸张手法,似乎詹牧师一出生就异于常人,应当有意识有记忆似的。实际上詹牧师是被一对善良的老人所收养的弃婴。
闲笔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帮助读者舒缓情绪。很多时候,读者的情绪被各种悬念和激烈争斗弄得疲惫不堪。闲笔的适度出现,可以给读者以难得的喘息之机。这一点可以说是对于小说节奏的把握。
此外,闲笔可以提升小说的娱乐性,实际上,小说的教育性和娱乐性是密切关联的。如果小说只注重社会功能,而缺乏轻松愉快的娱乐作用,读者必然敬而远之,小说将无法生存,也就失去了它作为大众文学的特殊功能。
文学作品对知识的介绍,往往借助于闲笔,使之穿插于情节展开、人物对话中。《红楼梦》第83回,王太医给林黛玉看病,说了一通病理、药理。脉象脉理,病症病因,药物炮制,功用效果,以及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诸多知识都包含在这闲笔之中。
向春的中篇小说《被切除》描写的是妇女在患乳腺癌之后的心路历程和涅槃之旅。小说有一段是这样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天都有出去的,进来的,看着陌生的面孔,熟悉的面孔,我们彼此都会微笑。或者互相问,你切了吗?如果大家都是一个样子,就没有太多的难堪。听说有一个拉美国家,女人为了拉弓射箭方便,就要切除一只乳房。后来这个民族发展到不拉弓射箭了,但单乳已成这个民族的美学习惯,女人以单乳为美。”
“听说”后面的话,在小说情节中属于闲笔,但这闲笔里有知识,这个知识一般人不知道,写出来就使读者感到新鲜有趣。再说,作者信手拈来的寥寥几笔,对于正在阅读该小说的某类女性患者,或许有一种“疗伤治愈”的心理功能。
既然闲笔有这么强大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小说成功的秘诀之一,那么应该怎么去使用它,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呢?
在一系列紧张之后,可以启动闲笔。如果太紧张,读者情绪会受到很大牵引,甚至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样不利于形成持续的良性阅读体验。所以,在一系列紧张推进之后,可以用适度的闲笔来舒缓读者的阅读心理。此外,如果需要在后续情节中描写更为激烈的斗争,那么用闲笔来造成起伏和势能也是必要的。
但是,闲笔要适度。只要能够缓解读者情绪,或为后边的激烈冲突做出铺垫就算完成任务。闲笔不可多用,如果用多了,就会让读者情绪过于松弛,甚至可能会“出戏”。此外,闲笔用多了,或者用得不适当,就会冲淡情节的紧张性,甚至会损害情节的完整性和前后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