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追太白显风流
汪鸣相不但是文章高手,还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有诗集《云帆霜铎联吟草》行世。人们最喜欢的是他中举时中秋月圆之夜在南昌客栈写的一首诗。全诗为:“战罢文场笔阵收,客邸不觉又中秋。月明银汉三千界,人醉金风十二楼。竹叶酒浮豪士兴,桂花香满少年头。今宵亲与嫦娥约,来日蟾宫任我游。”这首诗想象丰富,语言色彩绚烂,意兴豪迈。时人说他有太白之风。这首诗也是汪鸣相最得意之作。
汪鸣相蹭蹬名场,从十七岁中秀才到38岁中举。困于帷场21年,从小负神童之名,身边与他同辈的人早中了举人。如浩山张锦枝的儿子张凤友嘉庆年间就中了举人。都昌曹敏政仅大他3岁,26岁中举,多年就入了仕途。换作别人早已心灰意冷,像《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那样远离科场,过另一种生活。可是汪鸣相热衷功名,始终认为不得志是时运未济,所以屡败屡试。果然天意怜幽草,道光壬辰一科石破天惊,一举成名。得意之情难以言表。“月明银汉三千界,人醉金风十二楼”,反映在诗中境界是如此开阔,意气是如此豪迈,月是中秋团圆月,人是科场得意人,美景与人多么合拍。特别是这首诗的最后一联“今宵亲与嫦娥约,来日蟾宫任我游”想象奇特,借景抒怀,寄托了远大的抱负,也表达了来年京试必胜的决心。这样的诗只有风流倜傥的汪鸣相能写得出,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不中状元恐怕都难。
传说这又是一首风流惹祸的诗。道光癸巳科汪鸣相联捷一甲第一名,终于大魁天下,成了京城的新贵,京官争相与他结识,汪鸣相忙于应酬。一天到某王府拜会王爷,王府格格听说新科状元不但诗文出众,而且仪容俊美。便要他题写扇面。汪鸣相不假思索把去年中举时中秋佳节在旅馆写的得意之作题于上面。格格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后来格格选入深宫成了道光皇帝的妃子。成了妃子的格格一年难见皇帝一面,孤独时就翻开那把扇子。道光皇帝发现了端倪,怀疑妃子与状元有染,处死了妃子。都说汪鸣相后来自绝就与扇子题诗事发有关。传说虽然无根无据,但是它迎合了人们好奇猎艳的心理,也增加了这首诗的传奇色彩,很快广泛传播开来。
一代文章遭鬼妒
汪鸣相高中状元,成为天子门生,整个九江都引以为荣。近代学者云贵总督阮元赞他:“冠瀛海之三山,矗彭蠡之一柱。”然而本县一些落第举人却故意贬损他。时任广东教谕的前科举人高潘园反应十分激烈,竟写信给远在家乡的儿子说:“朗渠大魁天下,吾儿辈无庸读书。”族叔汪皓堂更是当面给他难堪,状元及第的牌匾挂在祖堂上他竟拿竹篙戳,一面狂呼:“八寿,你那点本事也配点元?”他们一个个被妒火烧红了眼睛,丧失了理智。
其实这一切都事出有因。本县乡绅耆宿有个不成文约定,每逢科考都要聚在一起预测本科某某能中进士,在几名之前,某某能中副榜,在几名之后,就像押宝,押对了自夸自己有眼力。癸巳这一科他们根本不看好汪鸣相,因为汪鸣相从秀才到中举间隔了20多年,又是新近中的,彭泽人才济济,有乾隆年间乡试中解元的至今都未考取进士,汪鸣相联捷几乎不可能。彭泽是蕞尔小县,虽然文风不弱,本届考一二进士问题不大,要进前三甲无异痴人说梦。汪鸣相一举夺魁好比平地一声雷,让他们觉得事情太离谱,根本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
其次,文人也拉山头。汪鸣相家境贫寒,寡交游,与一些士人缺少感情联络,你不在我圈子里,我便不看好你,你即便中了状元,贬了你又怎样?以我为尊,打压别人抬高自己,文人相轻,这就是晚清文坛的坏习气。
然而皇上器重他。道光十四年授他顺天乡试副主考,道光十五年又升他广西乡试主考。可叹一代文章遭鬼妒,他于广西回京途中接到父亲病逝的噩耗,来不及回京复命便扶棺南下,为父守孝三年。总以为严寒过后就会春回大地,谁承想六月飞雪,刚接受天语垂询,天子言犹在耳,接着母又丧,再丁忧三年。六年时间经过了丙申巳亥科考,朝庭又添新贵,如丙申科中榜眼的辽东才子朱国印被朝廷破格提拔为署理盛京的按察使,他这个状元已成旧人。母丧将满,这时赣南书院邀请他前去讲学,便仓促起程。官船已经停泊在江边,准备第二天启航,他却于当晚自缢于县城江边旅店。死后家人发现桌子上有一张字条:“身无寸铁之资,家有千金之累。”
一代文星就这样殒落了。他屡遭不幸,家中一贫如洗。世态炎凉,年少时那点锐气早已消磨殆尽,像他们这样卓尔不群的人追求的是轰轰烈烈,大清官场黑暗,他深谙候选的滋味。当他写下“身无寸铁之资,家有千金之累”十二个字时,再也没有与命运较量的勇气,只有用结束生命做最后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