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匡山脚下木瓜洞

  ■ 吴婷

  春日,雨后初晴,我和友人相约去山南木瓜洞踏青。于是戴草帽,背干粮,素履以往匡庐的最绝处——庐山五老峰下的木瓜洞。

  据《毛志》记载,庐山狮子峰南下为石船峰,峰脚下南处有木瓜崖,岩下有木瓜洞,洞为唐代道士刘混成种木瓜得道之处,后又有清初石嵩隐道者居之。嵩隐道者为南阳石和阳,性耽高尚,其以儒阐道,以道入儒。康熙十三年(1674年)石和阳自广陵迁居木瓜崖,在此地居住长达三十六年,因山地灵气,他甚是喜爱,流连忘返,并以此作为寄身之所,全力打造了一番。以道院为基地,守真抱朴,不改其素,或林临深涧以探险,或竹木萦绕以幽深,或小溪环流以雅致,构成了一组错落有致,清幽雅静的,庭院式的道观。

  自此,石嵩隐的这一改洞为观,开辟了天然岩洞和适宜人居结合的先河。为后来此地修炼者提供了道场,也给这一带深山密林带来许多传奇故事。正是刘道士移植的木瓜,为修炼的人提供了物质保障,这些木瓜藤沿着石沿涧边肆意缠绕疯长,呈现一派葳蕤之势,蓬勃茂盛,以燎原之势在山林驻地扩张,结出了累累果实。是植物,是风景,还是粮食。最终助道修炼,终成正果,这是木瓜洞的来源。

  我们自凌霄茶场一路登山而来,走的是樵路,雨后天晴的泥地上行走是异常湿滑的,看着是黄泥的地面,走起来就像踏在青苔上一样,未走几步,便一个趔趄,跌跌撞撞,一路连滚带爬,走在松软的松针铺的路上,你无法判断底下的路,哪一脚是可靠的。只有林间的风是静谧的,温柔的,轻拂着面颊,让你毫不畏惧地去继续向前寻找。走到一如山巨石面前,有人指引,看!木瓜!果然一抬头,到处都是拳头大小的果子,碧绿的、沉沉的,拽着一个个小拳头似的在阳光中挥舞,甚是可喜。拐过那个巨石,旁边有一平坦向阳处耸立大石,上书“白云深处”四个苍劲颜体大字。字槽内皆是青绿,字与石融为一体,落款是顺治十二年古檀龚蕃锡题。龚蕃锡在顺治十一年任南康郡丞兼建昌郡守,康熙四年任徽州知府。侧边还有一洞,是凌霄洞,又名马祖洞。洞口是由两块石块自然塌陷形成一个夹角进去,洞内幽暗清凉,大小四五个平方,台上有香烛贡品,可见还不时有人来供奉,这个洞没看到有佛像,但是我一点都不怀疑,有山神在此居住。

  继续往前,只听见脚下松针的沙沙声,这些声音好像能把人带进时空隧道,走着走着便好像走进了远古之中。方志中还记载一些景点,如高游石、回澜石、抱关石、垂钓石、洗心亭、玉弦亭、醉月亭、太极池、苍龙池、清溪、天泉、木瓜洞、桐子园、玉龙涧、栖霞别院。如今这些景点大部分也看不见,爬过高坡,穿过竹林,才看到一处稍微宽敞的地方,一块巨石横空架起,好像一个帽檐在一个洞穴之前凭空伸出来,上面刻了“木瓜洞”三个篆体小字,长宽不足20公分。洞内呈椭圆形,面积大概有十来个平方,三面皆石,路口宽阔四边都有石砌的围栏,石桌石凳一应俱全,是一个林间歇脚的好地。站在木瓜洞前放眼四周,草木苍翠,洞不远处的下方就是木瓜院,院后有两条小径呈环状直通木瓜洞,木瓜院后倚五老峰,俯视栖贤谷,左傍凌霄山坡,右携穿天山涧,下通法宗寺。极目眺望,四野皆景,好一派风水宝地。曾听闻木瓜院前还有一棵参天的银杏树,可惜今时已不见,风月尘埃,树木亦老。 

  木瓜洞院前还有条小路,通到了密林深处,踏着用枯木架成的桥梁,野生菌类不时出现在脚边,各种各样的蘑菇都冒出了头。丛林里从来不缺乏好故事,在那里寻到一个太极池,明显是取意于八卦图案,这是天然的太极阴阳鱼形。在不远处的野草丛中发现了另一块巨石,上书“苍龙池”。在另一处向阳的崖壁,还刻下了一副对联:枯木留云迹,瓜生月播烟。想象一下,一定是有一个人走到这里,竹杖芒鞋,看到自己驻足,而对面山谷里的云也刚好停了下来,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啊!古人正是以诗意来行走江湖,以印迹来确认走过的痕迹。在一处涧水边,又是应景般地刻下:高山流水传音过,谁识冰心上玉弦?这玉弦啊,曾拨动过谁的心弦?月夜里,难道有一位道人曾在这涧水边就着水声和松涛一起弹奏琴瑟?

  历史的烟云泯灭在了丛林秘境之中,踏遍青山,只有莽荒间的摩崖石刻还能带出许多的名字以及延绵成纵横交错的故事。许多景点已然是考无可考,但那些隐约的传说,滋生暗长的林岚和浮雾还在随风飘游。余留一些残缺的遗迹还在深山老林里,任由岁月侵蚀,青苔盘履。静静地等待一双手,拂开荒芜,晓见日月晨光。

  往事越千年,一时的恍然令人神思拓展,让我畅享藤葛密布的渊薮,那些古人来过的地方,他们一路筚路蓝缕地来到此人迹罕至处,以一己之力,砌起一块石,刻下一个字,无一不是出自对这里的热爱。他们用种植的方式,给那个饥荒的年代带来了山的富足;以开垦的方式,重新树立了一方道教圣地;给暗淡苦厄的山中岁月增添了一抹清亮,给无数后来者提供了一切的可寻之迹,这才让后人铭记。这其实也是一种感恩,无形中用行动契合了儒教中的格物致知,道教中的知行合一,真正是承修一体,在自然中领悟出殊不同而道一致的命题。任岁月悠悠,任缅怀悠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白鹿洞
   第03版:花径
   第04版:综艺
与庐山结缘的吴奇伟将军
九江第一任 地委书记曾延生
匡山脚下木瓜洞
三月三 菜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