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晓晖 陈再阳
概述:
1938年9月3日,饭冢国五郎在庐山脚下被击毙。
饭冢国五郎(1887年~1938年)日本陆军军人,最终军衔为少将,生于日本群马县,曾参与西伯利亚干涉。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担任第101师团101联队队长,参与武汉会战。1938年9月在进攻庐山时,被国民革命军在九江星子县击毙。
评述:
饭冢国五郎是武汉会战南浔战役期间战死于九江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将佐,联队队长是大佐,等同于国民革命军上校。他死后被追晋为日本陆军少将。
饭冢国五郎被击毙的过程,近年来有个版本流传甚广,特别精彩生动,常见的标题是:一个因为摆POSE被打死的日军少将。笔者选了其中一则,简录如下:
饭冢国五郎,日本陆军少将,101师团101联队联队长。有一段时间,日本东京各大电影院连续放映“军神饭冢联队长”的战地录影。
1938年9月3日,武汉会战前期,日本著名战地记者小俣行男一行到庐山前线采访饭冢。庐山一线中国军队奋勇抵抗,中日双方在东孤岭浴血苦战,饭冢连续发动了15次进攻,依然无法击破中国军队的防线,损兵折将。
因为苦战,饭冢晒得极黑,胡子已经多日不刮,显得相貌狰狞。尤其是天气酷热,他上身赤裸,显得颇为凶猛。于是,小俣就建议饭冢给他们摆几个姿势,以展示将领们在中国有多么的威风。饭冢推辞不过,便来到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蹿又跳。日本记者为了表现效果,还给饭冢扣上了一顶钢盔。当时日军钢盔的涂漆有些问题,漆面剥落,露出了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然而,这个高地正好处在中国阵地的对面。中方哨兵发现远处有一个灯泡似的东西在那里又蹿又跳,定睛细看,是个鬼子!看见却又没办法,距离太远,汉阳造步枪够不着。大家正在恼火的时候,有几个老兵晃晃荡荡沿着战壕走过来了,他们背的是日本造的三八大盖儿,这种枪射程远,射击精度也高,饭冢所在的那个高地,汉阳造打不着,三八枪正好合适。
于是哨兵向老兵们说明了情况。老兵枪法好,把枪一摘就瞄上了。只听“砰”的一声,饭冢应声而倒。子弹从后心钻进去,穿过了他的心脏,所谓的“帝国军神”,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见阎王去了。
这类文章一般会配上各种表情包和《亮剑》剧照,读起来跌宕起伏,结局令人拍手称快。笔者当年第一次读的时候,也觉得甚是快意,再想到发生在庐山,快意加倍。
然而,这是一篇故事,不是史料。史料中不允许出现某某“觉得”“想到”一类的词汇,也不应该有情绪化的描写。故事一定会背离史料,有的相对靠谱,有的却会瞎编。
笔者查询,这些文章都改写自某位著名旅日作家作品——《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作者长期在日本工作,自称收集了很多侵华日军的回忆录,因此用第一手的史料“还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战史料,该书出版后引起轰动,曾获“香港亚洲周刊2007年度华文圈非小说类十大好书奖”。
饭冢国五郎被击毙的一段,出现在《甲首三千——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一章中,文章细节很多,但漏洞更多,作者其实是在伪造历史,他声称故事源自国军官兵的回忆,没有给出证据,也没有日本方面的材料。
笔者未能找到作者声称的抗战回忆文章。没必要查证,因为这段故事是按照影视剧本来写的:先交代环境人物,有记者采访,有现场表演等等。然后,镜头一转,摄像机到了中国阵地上,有情绪,有动作,最后完成800米外的精彩狙击。然而中国军人怎么会知道打死了对方的军官,怎么会知道那边在摆拍?俯瞰众生的上帝知道,这叫“上帝视角”,是在拍电影。其实被击毙前饭冢只是大佐,他的级别轮不到当“军神”,他是战死后才被吹捧起来的。
真实的历史没那么精彩。据第九战区第一兵团作战科长赵子立回忆:“东西孤岭,在庐山东南麓,居高临下,瞰制着德星公路,是日军必攻、我军必守的要地。日军连续进攻十余天,九月三日,占领东孤岭。我军七日退守西孤岭。日军又一连猛攻四天,十二日又占领西孤岭。守德星公路的我第二十五军、第六十六军等部,他们浴血奋战,将日军第一〇一联队长饭冢大佐击毙。”
饭冢是如何战死的?日方的史料记载得很清楚。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昭和十三年(1938)九月三日中午一时二十五分,饭冢国五郎大佐在星子西南的战斗中中弹身亡。
日军的战报对这场战斗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战斗过程、各级军士姓名等。战报写明:右翼队长饭冢大佐在秀峰寺西南香炉峰棱线,被枪弹贯穿胸腹部,重伤不治而亡。棱线即山脊线,饭冢被打死的地点,就是现在秀峰景区缆车行走的那条山脊。
因此,对照我方将领回忆,可以很容易还原当时的情形。饭冢率领部队连续攻击东孤岭十余天,在9月3日终于拿下了东孤岭。由于战损极大,他亲自率队发动冲锋时被击毙。攻击秀峰时日军是仰攻,山坡陡峭,守军视野很好,挥舞着指挥刀的军官当然会被国军枪手优先照顾。
从这段史实更可以说明,那段故事是瞎编的。到了最后的攻击日,双方都杀红了眼,居然会有一位高级军官,无聊到光膀子戴着钢盔,挥舞着军刀在阵地上摆POSE?日军的军纪也不会那么涣散,记者在现场也拍摄了进攻前的照片,日方为了打造“军神”在饭冢死后发布的照片,图中那位站在正中,头戴钢盔手拄指挥刀的就是饭冢,或许这是他生前留下来的最后一张照片。请问这位穿戴整齐厚实的军官,像是个光膀子舞刀的狂汉吗?那个掉了漆闪闪亮亮的钢盔就是这一顶吗?
南浔战役庐山两翼的战斗异常惨烈。庐山北麓的金官桥,德星公路的东西孤岭,从7月底一直打到9月中旬。近两个月中,中国军队一改之前一触即溃的情形,以超强的战斗意志,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也让日寇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不仅是联队长饭冢被击毙,他手下两个中佐也战死于东孤岭。9月28日,101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伊东政喜,在隘口街附近指挥战斗时,遭到中国军队山炮击伤,险些丧命。同日,该师团103联队长长谷川幸造大佐(与饭冢平级)被击毙。
101师团在南浔战役中损失近3000人,101联队和103联队在后面的战役中全军覆灭。中方的损失多大呢?笔者告诉您一个不忍直视的数据:中日战损比为7:1。这就是真实的战争,没有轻松游逛的老兵,没有张牙舞爪摆POSE,没有抗日神故事,有的只是铁和血,一寸山河一寸血。
饭冢国五郎死后,遗体在秀峰寺火化,骨灰和遗物被送回日本。日军先在秀峰寺前临时用木头做了个长方形墓碑,后来在一块较大的岩石上刻字,制作了永久墓碑,立在秀峰的龙潭旁。
这块墓碑石后来坍塌在地上,因风化字迹渐渐漫灭,也无人注意。2011年,秀峰景区的承包者发现这块石头。笔者觉得,这位日酋的墓碑有必要向公众展示,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要做好说明。它可以讲述那场发生在1938年夏天的惨烈的南浔战役,它更可以用来告诉世人: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让我们的后代永远不要忘记这场铁和血的历史,而不是让那些神故事、神剧传播虚假的历史。